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陇南师范学院地理位置介绍,详细地址在哪(陇南师院地址)

关于陇南师范学院地理位置的综合评述陇南师范学院作为甘肃省陇南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其地理位置独具特色,深刻烙印着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学院并非坐落于人们传统印象中开阔平坦的西北城市,而是深深植根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深处。其详细地址为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陇南路1号。这一具体坐标,不仅是一个邮政编号,更是理解这所高校精神内核与战略布局的钥匙。学院地处陇南市的核心区域之一——成县,这里相较于陇南市其他县区,拥有更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便利性,是陇南市的经济、文化副中心。其地理位置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辐射带动偏远山区发展的深远考量。校园依山而建,环境清幽,既为师生提供了潜心治学的理想场所,其本身也成为了秦巴山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学院与地方发展血脉相连的关系,使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始终紧密围绕陇南乃至整个秦巴山区的实际需求展开,形成了鲜明的“立足陇南,服务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
因此,探究陇南师范学院的地理位置,远不止于知晓其通信地址,更是解读其办学历史、发展轨迹、特色优势以及未来愿景的重要维度。陇南师范学院地理位置详解


一、 宏观区位:三省交界的区域枢纽

要准确理解陇南师范学院的地理位置,必须首先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区域背景中进行审视。陇南市本身位于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重要过渡带上,具体处在甘肃省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南邻四川省,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而学院所在的成县,则是陇南市北部的重要县域,地处西成铅锌矿带,素有“陇上江南”和“陇右粮仓”的美誉。

从更大的尺度看,陇南师范学院位于中国中西部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节点。这一宏观区位特征赋予了学院以下几重独特属性:

  • 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学院地处秦文化、巴蜀文化、氐羌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交汇地带。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为学院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在地方历史、民族文化、民俗学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
  • 经济联系的桥梁:作为连接兰州、西安、成都三大省会城市的战略支点区域,陇南及其成县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中,扮演着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角色。学院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便捷地获取来自不同经济圈的信息与资源,为学科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就业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 生态安全的屏障:学院所在的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区位特性促使学院在环境科学、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农林技术等学科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其科研工作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相连。


二、 具体地址与所在行政区划

陇南师范学院的详细、规范的通信地址是: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陇南路1号

这个地址清晰地标定了学院在行政序列和城市空间中的精确位置:

  • 第一级:甘肃省。表明学院隶属于甘肃省教育厅管辖,是甘肃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调配。
  • 第二级:陇南市。点明了学院的地市归属。作为陇南市的最高学府,学院承担着为全市九县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其命运与陇南市的发展休戚与共。
  • 第三级:成县。这是学院具体驻地的县级单位。成县是陇南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相对便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县份。县城所在地城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陇南师范学院便位于城关镇的核心区域或紧邻区域。
  • 第四级:陇南路1号。这是学院最为精准的空间坐标。“陇南路”是成县县城的一条主要干道,以“陇南”命名,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1号”则通常意味着该地点是这条道路的起点或标志性建筑所在地,彰显了学院在成县城市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这个地址便于邮件投递、人员访寻和地理定位。


三、 自然环境与地貌特征

陇南师范学院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独特的山地地貌。学院坐落在秦岭西延部分与岷山山系交汇的复杂山地中,身处秦巴山区腹地。这与人们对甘肃“大漠戈壁、黄土高原”的普遍印象形成鲜明对比。

  • 地形地貌:校园所在地势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地形,整体呈现出起伏和缓、谷岭相间的特点。校园建筑往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或山间平坝上。这种地形使得校园内部道路有一定的坡度,但也创造了层次丰富、步移景异的校园景观。推窗见绿、出门见山是师生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 气候条件: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成县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兼具南北气候特点。这里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适中,年降水量远高于甘肃平均水平,因而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良,被誉为“陇上小江南”。这样的气候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也需注意雨季可能带来的影响。
  • 生态环境:优异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校园内外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个天然的“氧吧”。这样的环境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为生物、环境、地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和观测基地。


四、 交通通达状况分析

历史上,由于秦岭和大巴山的阻隔,陇南地区的交通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陇南及其成县的交通条件已得到根本性改善,陇南师范学院的对外通达性今非昔比。

  • 公路网络:高速公路是连接学院与外界的主要动脉。G7011十天高速(湖北十堰至甘肃天水)穿境而过,并在成县设有出入口。通过十天高速,向北可便捷连接G30连霍高速,直达天水、宝鸡、西安等城市;向南可经G75兰海高速通往四川广元、成都方向。
    除了这些以外呢,国道567线等也构成了完善的区域公路网。从学院出发,驾车至成县高速公路入口仅需十分钟左右,至陇南市行政中心武都区约需1.5小时车程,至天水市约需2小时,至西安市约需4-5小时。
  • 铁路运输:兰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是陇南交通史上的里程碑。这条铁路线在陇南市设有多个站点,其中距离成县较近的是徽县站和陇南西站(位于武都区)。师生可选择乘坐火车前往兰州、重庆、成都、西安等主要城市,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虽然成县本身尚未通铁路,但通过高速公路与邻近火车站的高效衔接,铁路出行已非常便利。
  • 航空出行:距离学院最近的民航机场是陇南成县机场。该机场位于成县东北部,距县城约10公里,车程在20分钟以内。陇南成县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青岛、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线,为学院师生的长途出行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
    除了这些以外呢,也可选择前往天水、西安或成都的国际机场搭乘航班。
  • 内部交通:在成县县城内部,交通网络完善。县城内有公交线路覆盖主要区域,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也十分普遍。从学院到县城中心商圈、汽车站、政府机构等地都十分便捷。校园内部,由于地形因素,步行是主要方式,部分区域也设有校内通勤车或鼓励使用自行车。


五、 地理位置对学院发展的影响

独特的地理位置如同一把双刃剑,深刻影响着陇南师范学院的办学实践与发展路径。

(一)积极影响与优势

  • 贴近服务对象的办学导向:学院地处陇南基础教育的一线战场,能够最直接、最敏锐地感知地方对师资特别是乡村教师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使其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种“接地气”的办学特色是位于大城市的院校难以比拟的。
  • 独特的科研资源与方向:丰富的矿产资源、多样的生态环境、频发的地质灾害、独特的农业条件、多彩的民族文化,所有这些都源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这为学院在资源勘查、环境科学、灾害防治、农林生物、历史民俗等领域开展应用型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天然实验室”和课题来源,易于形成差异化的科研优势。
  • 低成本与宁静的治学环境:相较于省会等大城市,成县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院的运营成本。
    于此同时呢,相对远离大都市的喧嚣,校园环境清幽安宁,有利于师生沉心静气,专注于教学与学术研究。
  • 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作为陇南地区的最高学府,学院自然地成为区域文化传承、创新和传播的高地。其图书馆、博物馆、学报、学术活动等,对提升当地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和中部地区仍有差距,这对吸引和留住国内外顶尖学术人才构成一定挑战。学院需要通过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营造尊重人才的人文环境等方式加以克服。
  • 信息与学术交流的便捷性:虽然交通条件已极大改善,但与位于交通枢纽城市的高校相比,参与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项目合作、访学交流等活动,在时间和经济成本上仍会更高。学院需要更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并大力发展线上学术交流模式,以弥补地理位置的相对不便。
  • 对区域经济基础的依赖:学院的发展与陇南市、成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地方财政支持能力、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都会直接影响学院的经费投入、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就业等方面。这就要求学院必须更紧密地融入地方,在与地方互动中寻求共同发展。


六、 校园内部空间布局与地理意象

陇南师范学院的校园规划与建设,充分尊重并巧妙利用了其山地地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布局和地理意象。

校园通常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等。由于地势起伏,这些区域并非严格地平面展开,而是呈现出立体、层叠的分布特点。建筑群往往依山傍势,通过台阶、坡道、连廊等相互连接,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视觉通透性。从校园的低处仰望,可见层层叠叠的楼宇掩映在绿树之中;从高处俯瞰,则能将校园美景乃至部分县城风貌尽收眼底。

这种布局不仅节约了宝贵的平地资源,也创造了许多有趣的交流空间和景观节点。
例如,利用山体自然高差建设的看台式运动场、结合坡地设计的园林小品、蜿蜒于山林间的校园步道等,都成为师生休憩、阅读、交流的场所,充满了人文气息与自然野趣。校园内的植被选择也注重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大量种植本土树种和花卉,使校园与周围的秦巴山色浑然一体,“校园在山中,山在校园中”的地理意象非常突出。

陇南师范学院的地理位置远非一个简单的“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陇南路1号”所能概括。它是一个集宏观区位战略价值、具体行政归属、独特自然环境、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对办学深层次影响以及特色校园空间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这个地理位置既赋予了学院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先天优势,也带来了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正是这种与特定地域血脉相连的紧密关系,塑造了陇南师范学院独特的身份认同和发展路径,使其在甘肃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版图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学院未来的发展,将继续深深植根于这片热土,在与秦巴山区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25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3400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