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哈尔滨广厦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哈尔滨广厦学院校训)

关于哈尔滨广厦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哈尔滨广厦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北国冰城、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校训不仅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更是其办学理念、育人导向和文化内核的高度凝练。深入理解其校训,对于把握这所新兴院校的教育追求与发展脉络至关重要。该校的校训为“广博雅正,致知力行”。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构成了一个从内在修养到外在实践的完整逻辑体系。“广博”与“雅正”侧重于对学生品性与学识的塑造,要求师生拥有开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端正的言行,体现了大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对全面发展人才的追求。“致知”与“力行”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真理与投身实践的统一,彰显了应用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鲜明特色。这八字校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紧密结合了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时刻指引着广厦学院的师生在求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人生的征程中坚守正道。它不仅镌刻在校园的醒目之处,更应内化于每一位广厦人的心灵深处,成为其治学、工作、为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坐标。
因此,对哈尔滨广厦学院校训的详细阐述,实则是对其办学灵魂的一次深入探寻。哈尔滨广厦学院校训的深度解读:广博雅正,致知力行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校训“广博雅正,致知力行”,是一幅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精神图谱。它既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现代大学使命的深刻回应。这八个字,两两一组,层层递进,共同构筑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基座与目标导向。


一、 “广博”与“雅正”:学识与品德的双重基石

“广博”与“雅正”构成了校训的第一层面,聚焦于受教育者自身素养的构建,这是成才的基础和前提。

  • “广博”——视野的广度与知识的厚度

    “广博”首要强调的是学识的宽广与渊博。在知识爆炸、学科交叉融合日益频繁的今天,单一的专业技能已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广博”要求师生打破专业壁垒,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意味着要深入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形成扎实的专业深度,更要积极涉猎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广博的知识体系。这种“广博”的追求,旨在培养学生成为“T”型人才,即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T”的竖笔),又有宽广的知识面(“T”的横笔),从而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潜力。学校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跨专业选课等方式,为学生搭建起通往“广博”的桥梁。
    于此同时呢,“广博”也指向一种胸襟和气度,要求师生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欣赏多元文化,理解不同观点,在广阔的天地中涵养自己的格局。

  • “雅正”——品行的端正与情操的高尚

    “雅正”是“广博”的升华与定向。如果说“广博”解决的是“有什么”的问题,那么“雅正”则解决的是“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雅”指高雅、文明,代表着高尚的审美情趣、优雅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正”指正直、正气,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道德操守和浩然的人格力量。“雅正”合在一起,就是要求师生在追求知识广博的同时,必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它反对有才无德,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哈尔滨广厦学院的育人实践中,“雅正”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对学术诚信的坚守,对法律法规的遵从,以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它要求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明礼诚信,在学术研究中严谨求实,在社会交往中谦和友善,最终成为一个品行端正、情操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

“广博”与“雅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无“广博”之基,“雅正”可能流于空疏;无“雅正”之范,“广博”则可能迷失方向。二者共同为“致知力行”奠定了坚实的素质基础。


二、 “致知”与“力行”:认知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致知”与“力行”构成了校训的第二层面,侧重于将内在的素养转化为外在的行动,阐述了求知与实践的关系。

  • “致知”——探索真理的求索精神

    “致知”源于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意指通过深入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真知灼见。在现代语境下,“致知”代表着对一切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它要求师生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要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钻研,掌握获取新知、创造新知的方法和能力。对于一所应用型大学而言,“致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追求高深的理论知识,更包括对行业前沿、技术动态、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学校鼓励师生开展应用型科研,将“致知”的舞台延伸到实验室、实训基地和企业一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获得真知。这种“致知”精神,是创新创造的源泉,是推动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 “力行”——投身实践的担当勇气

    “力行”即努力实践,身体力行。它是“致知”的最终目的和检验标准。中国古代思想家早有“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知与行的不可分割。毛泽东同志更是精辟地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哈尔滨广厦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必须将“力行”放在突出位置。“力行”要求师生不能做知识的储存器,而要做知识的运用者和创造者。它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之中,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提升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力行”意味着要将教学与科研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行”体现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它培养的不仅是能“坐而论道”的学者,更是能“起而行之”的实干家。

“致知”与“力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升华的过程。“致知”指导“力行”,使实践避免盲目性;“力行”深化“致知”,使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二者紧密结合,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契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


三、 校训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意蕴

“广博雅正,致知力行”这八个字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蕴含着清晰的逻辑脉络。

它遵循了由内而外、由知到行的顺序。“广博雅正”是内在的修养,是“体”;“致知力行”是外在的运用,是“用”。前者是后者的根基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体现。一个具备广博知识和雅正品德的人,才更有可能在“致知”的路上走得更远,在“力行”的途中更有担当。反之,积极的“力行”和深入的“致知”过程,又会反过来拓宽人的视野(广博),锤炼人的品格(雅正)。

它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校训的前半部分“广博雅正”主要着眼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后半部分“致知力行”则明确指向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校训引导师生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这完全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

它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校训的表述方式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但其内涵却充满了时代气息。“广博”呼应了信息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雅正”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致知”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学精神的呼唤,“力行”则精准对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
因此,这八字校训是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教育领域的生动再现。


四、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融入办学实践的程度。哈尔滨广厦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努力让“广博雅正,致知力行”的校训精神落地生根。

  •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学校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校训精神融入其中。通过设置通识教育模块培养学生的“广博”视野;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等强化“雅正”品格的塑造;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的“致知”精神;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力行”能力。整个培养过程力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校训滋养的土壤。学校通过校史馆、宣传栏、校园网、官方新媒体等平台,持续宣传和解读校训内涵。组织开展以“博雅”为主题的读书会、讲座、艺术展览,营造崇尚知识、追求高雅的文化氛围。举办各类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致知力行”的广阔舞台。评选表彰在品德、学习、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榜样,使校训精神具象化、人格化。

  • 在师生行为规范中

    校训对师生的日常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对于教师,它要求其不仅要做学识“广博”的“经师”,更要做品行“雅正”的“人师”,在“致知”上精益求精,在“力行”上为人师表。对于学生,它既是求学阶段的准则,也是未来立身处世的箴言。遵守学术规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环境等具体行为要求,都是“雅正”的体现;而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实践,则是“致知力行”的要求。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校训“广博雅正,致知力行”,如同一条精神主线,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塑造着学校的独特气质,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悬挂于墙的训诫,更是流淌在校园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激励着一代代广厦人不断向前。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校训是一个思想深刻、结构严谨、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它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深入践行这一校训,必将对提升哈尔滨广厦学院的办学质量、塑造品牌特色、培养优秀人才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每一位广厦人都应当时刻铭记并身体力行这一校训,使其精神光芒照亮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康庄大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71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71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