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校训及其历史)

关于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克尽厥职,笃行技精”,是一则深刻体现职业教育本质与时代精神的箴言。这八个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作为云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办学实践,是对其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凝练。“克尽厥职”侧重于职业精神与道德品格的塑造,要求师生恪尽职守、忠于所事,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笃行技精”则聚焦于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锤炼,强调知行合
一、技艺精湛,契合了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以实践为要的核心特征。该校训的历史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从早期的技工教育积淀,到升格为高职院校后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定位,校训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学院对职业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不懈探索。它既是学院对过往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指引,将厚重的中华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工业文明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有机融合,内化为全院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成为推动学院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校训的文本释义与深刻内涵

“克尽厥职,笃行技精”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可以从字源、语义和哲学层面进行深入解读。

“克尽厥职”源自古典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克”意为能够、胜任,引申为严格要求、努力达成;“尽”表示全部用出,竭尽所能;“厥”为文言虚词,相当于“其”;“职”即职责、职分。四字合起来,直译为“能够竭尽他的职责”,其核心精神是敬业、责任与担当。它要求学院的每一位成员——无论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还是求学问道的学生——都应当对自己的岗位和身份怀有敬畏之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履行分内的义务。对于教师而言,这意味着要潜心教学、精心育人,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学生而言,这意味着要明确学习目标,严守纪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这体现了学院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置于首位的办学思想,强调“立德”是“树人”的根本。

“笃行技精”则精准地把握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笃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意为切实地履行、专心实行,强调实际行动的坚定与专一。它反对空谈,崇尚实践,要求将所学的知识和理念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技精”则直接点明了技术技能追求的最高境界——精湛、精通。它要求师生不能满足于掌握一般的操作技能,而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所在技术领域的能工巧匠或行业专家。将“笃行”与“技精”相结合,清晰地传达了学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素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告诫师生,精湛技艺的获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依靠坚持不懈的刻苦实践和专注投入。

整体而言,校训的两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克尽厥职”是态度和灵魂,是驱动个人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和道德约束;“笃行技精”是路径和目标,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社会的手段与方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定义了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所期望培养的人才形象:既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和强烈责任感,又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校训不仅挂在墙上,更融入了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标识。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脉络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长期的积淀、提炼与升华的过程,与云南省工业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浪潮同频共振。

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其前身与云南的工业建设,特别是机械、电气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计划经济时期,学校的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即为省内工业企业培养一线的技术工人。那个时期,虽然可能没有形成像今天这样系统表述的校训,但“爱岗敬业”、“苦练技能”、“又红又专”等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办学传统之中。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和工人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对岗位的无限忠诚、对技术的刻苦钻研精神,为后来校训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这种强调责任与技能的基因,是学院与生俱来的文化血脉。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学院迎来了升格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正式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后,办学层次提高了,服务面向拓宽了,人才培养的定位也更加清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院迫切需要一句能够凝聚共识、彰显特色、引领未来的精神标语。在这一背景下,对原有办学精神进行系统性总结和现代性阐释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可能经过了多轮的讨论、征集和论证,最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智慧,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院的自身定位,精炼出了“克尽厥职,笃行技精”这八个字。

这一校训的确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

  • 它回应了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强调了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
  • 它契合了云南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
  • 它体现了学院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即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技”,更要培育“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校训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学院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明确自身使命、传承并创新办学理念的发展史。它从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

校训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校训绝非孤立的文字符号,它已全面渗透到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为学院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价值标杆。

在办学定位上,学院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方向,这恰恰是“克尽厥职”在社会层面上的体现——学院自身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职”就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校训促使学院紧密跟踪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校训直接定义了毕业生的核心特质。学院致力于培养的不是简单的“操作工”,而是“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体而言:

  • 在“德”的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训中的劳动教育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落实“克尽厥职”的要求。
  • 在“技”的方面,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推行“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践行“笃行技精”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笃行技精”的要求直接影响了教与学的方式。教师们不再满足于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被摆在突出位置。
于此同时呢,学院积极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将真实的生产任务、工艺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训是凝聚人心、营造氛围的核心。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校史馆参观、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媒体等多种载体,反复宣讲和诠释校训精神。开展“技能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学生”等评选活动,树立践行校训的先进典型,使“克尽厥职、笃行技精”从文字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当前中国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制造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克尽厥职,笃行技精”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它为应对产业变革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柱。
随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技术如何演进,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克尽厥职)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笃行技精)永远不会过时,反而是适应变化、学习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的基石。校训引导师生以不变应万变,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坚守职业本分。

它有助于纠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校训所倡导的“技精”价值,有力地彰显了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价值和崇高地位,有助于增强职教学子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豪感,激励他们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展望未来,校训将继续引领学院的发展方向。面对新的征程,学院需要进一步将校训精神与时代要求相结合:

  • 在“克尽厥职”方面,要融入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更复杂、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岗位。
  • 在“笃行技精”方面,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将数字化、绿色化等新要求融入技能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能力。

校训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前行的道路。它源于历史,立足于现实,指向未来。它提醒着每一位机电人,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负责任、有担当、能行动、精技艺的人。在“克尽厥职,笃行技精”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必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这八字箴言,必将随着学院的蓬勃发展而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44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6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