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昆明工院校训历史)

关于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及其历史的综合评述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云南省内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该校的校训“学以致用,德优技高”言简意赅,内涵深刻,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使命。“学以致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凸显了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德优技高”则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学生在具备精湛技艺的同时,更应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蕴含着学校自建校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与历史积淀。它根植于云南深厚的工业基础,顺应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回应了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从历史维度看,校训的提炼与确立过程,见证了学校从初创到壮大、从单一到综合的蜕变,也映射了中国职业教育从注重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型。它不仅是对师生的精神指引,更是学校办学特色与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持续激励着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解析与历史渊源校训的正式表述与深刻内涵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学以致用,德优技高”是其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文化精神的精炼表达。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分别从方法论、价值观和目标论三个层面,深刻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

学以致用”是其方法论基础。它源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思想智慧,在现代职业教育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学”是过程,代表着对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用”是目的与归宿,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中去,解决真实世界的技术问题。这一理念坚决反对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现了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应用型、技能型特征。它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优技高”则是其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德优”居首,凸显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它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如诚信、敬业、责任、协作等,使其成为受人尊敬的社会公民和行业骨干。“技高”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严格要求,即掌握高超的、与时俱进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所在领域内的能工巧匠乃至大国工匠。“德”与“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定义了学校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不仅是技术上的能手,更是道德上的楷模。这一表述精准地把握了职业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全面发展观。

校训的历史演进与时代背景

校训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与学校的发展历程乃至中国职业教育的宏观变迁息息相关。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其诞生与发展与云南省,特别是昆明的工业建设紧密相连。

在学校的初创和早期发展阶段(1960s-1990s),其教育目标主要聚焦于为当地工矿企业培养急需的初级和中级技术工人。当时的培养理念虽未正式提炼出如今的八字校训,但“动手能力强”、“服从分配”、“吃苦耐劳”等务实精神已深深植根于办学实践之中,这可视为“学以致用”与“德优技高”思想的早期萌芽。教学侧重于技能传授和岗位适配性,道德教育则强调奉献精神和纪律性。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提升,学校迎来了升格与发展的重要时期。200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由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这一转变不仅是办学层次的提升,更是办学理念的深刻革新。学校开始系统性地思考自身的定位与特色,校园文化的凝练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对既有办学精神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形成一句朗朗上口、意蕴深远的校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同时,国家层面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如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倡导,都为校训的最终定型提供了外部指引和理论依据。“学以致用”完美呼应了“工学结合”的模式,“德优技高”则是对“工匠精神”(既追求技艺极致,又秉持职业操守)的校本化诠释。

经过广泛的讨论、征集与论证,学校最终将“学以致用,德优技高”确立为正式校训。这一过程凝聚了全校师生、校友以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共识,它既是对学校过去数十年办学传统的继承,也是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庄严承诺。自此,这八个字被广泛镌刻于校园显著位置,写入招生简章、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讲话中,渗透到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成为了指引学校前进的旗帜。

校训如何深刻塑造学校的办学实践

校训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已深度融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血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指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学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紧紧围绕校训展开。课程体系构建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大幅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确保“学”能真正“致用”。
    于此同时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素养课、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过程,实现“德”与“技”培养的有机统一。
  •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模拟或引入真实生产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广泛开展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锤炼学生“技高”的本领。在考核评价上,不仅看试卷分数,更看重项目完成度、作品质量和职业行为表现。
  •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以致用”的内在要求驱动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引入企业导师、让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无限接近未来 workplace,确保所学技能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从而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
  •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内通过宣传栏、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持续讲好校训故事,宣传优秀校友和师生中“德优技高”的典型榜样。举办科技节、文化节、职业道德辩论赛等活动,营造崇尚技能、锤炼品德的文化氛围,使校训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中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今天,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展现出愈发重要的时代价值。“学以致用”直接回应了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渴求,“德优技高”则精准定义了“高素质”的内涵——既是技术上的高人,也是品德上的贤人。这为破解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难题提供了理念指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在校训的引领下,正在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向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拓展;实践教学条件持续升级,建设智能实训工厂、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都是对“技高”内涵的现代化延伸。
于此同时呢,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和心理韧性,使得“德优”的基石更加稳固。

展望未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将继续作为其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它提醒教育者,职业教育不能偏离“应用”的本质,更不能忘记“育人”的初心。它将持续激励着一代代学子锤炼过硬本领,修养高尚品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校训的历史,是学校一部鲜活的创业史、奋斗史和育人史,而其精神,必将伴随着学校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90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3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