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河北化院校训历史)

关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学以进德,工以养技”是其百年办学历史的智慧结晶与精神标识。这八字校训言简意赅,意蕴深远,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中“德”与“技”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学校育人理念的高度浓缩。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学校肇始之初的近代实业教育浪潮。在逾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学校历经战乱、变迁与发展,校训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和深化,从早期侧重培养“经世致用”的实业人才,到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倡导“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训始终是引领学校前行、塑造师生品格的核心力量。它不仅镌刻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更深深植根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为一代代化院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理解这一校训,不仅是了解学校历史的钥匙,更是把握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视角。它超越了简单的技能培训范畴,体现了学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即培养既有高尚职业道德、又有精湛专业技术,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工匠。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深度解读与历史溯源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学以进德,工以养技”这八字校训,则是其精神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这则校训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伴随着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在学校特定的历史脉络中逐渐凝练而成,它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也指引着育人的方向。


一、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深刻内涵

“学以进德,工以养技”这八个字,结构工整,对仗严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辨和教育理念。

  • “学以进德”:此半句强调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道德修养。“学”不仅指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包括人文素养、哲学思辨、伦理道德等广泛领域的求知过程。它明确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置于核心地位。“进德”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意味着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反思,使个人的品德日臻完善,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与儒家传统中“修身”的理念一脉相承,也契合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
  • “工以养技”:此半句凸显了“工”(实践、操作、劳作)在培养和娴熟掌握技术技能中的关键作用。“养”字用得极为精妙,它意味着技术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反复的实践、摸索、锤炼中逐渐“滋养”和“生成”的。它强调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本质,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实训基地、生产一线,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技艺水平,培养工匠精神。这里的“技”,既指具体的、可操作的专业技能,也指蕴含在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将两句结合来看,“学”与“工”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德”是“技”的灵魂与方向,确保所掌握的技术能够用于正途,服务社会;而“技”是“德”的载体与体现,高尚的品德需要通过卓越的技能和实实在在的贡献来展现。校训完美地诠释了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终极目标,避免了只重技能灌输而忽视品德培育,或空谈道德而缺乏实践能力的片面倾向。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脉络

要深刻理解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必须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学校自身的发展轨迹中进行考察。学校的起源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直隶省立补习学堂”,后历经“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时期。这一诞生背景,与晚清“实业救国”思潮和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紧密相关。

在创办初期,学校的教育思想深受“经世致用”理念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精英认识到,欲强国必先兴实业,兴实业必先育人才。
因此,早期的教育虽无明确的八字校训,但已蕴含了“工以养技”的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本领。
于此同时呢,作为新式学堂,它也必然承载着“开民智、育新民”的使命,暗含了通过新式教育改良社会、提升国民素质的“进德”诉求。这一时期,可视为校训精神的萌芽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大量的工业建设人才。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时的职业教育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倡导培养“又红又专”的劳动者。“红”即指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对应着“进德”的要求;“专”即指掌握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这对应着“养技”的内涵。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其精神内核与后来的校训是高度一致的。在这一时期,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下厂劳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方式,将道德教育与技术训练紧密结合,为校训的正式提炼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愈发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育人理念的凝练。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百年办学经验、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正式将“学以进德,工以养技”确立为校训。这一提炼过程,是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升华,使其从隐性的教育传统变成了显性的文化符号。它既保留了历史积淀的精华,又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如强调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等,使校训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具有现代性。


三、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绝非悬置于象牙塔的口号,而是切实融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的行动指南。

  •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课程体系中不仅设有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素养课、创新创业课来落实“学以进德”,还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充分体现“工以养技”。学校积极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鼓励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和技能竞赛中锤炼技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许多教师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环保意识等“德”的要求,融入技能操作的讲解与示范中,实现德技融合的教学效果。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史馆参观、优秀校友报告会、技能文化节等活动,反复宣讲和诠释校训精神。校园内的建筑、道路命名,宣传栏、网站等媒介,都成为展示和传播校训的载体。通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内化于师生之心,外化于师生之行。
  • 在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中:学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
    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工以养技”的最佳平台,也使学生在接触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提前感受和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进德”)。
    于此同时呢,学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服务社会,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与推广等,这正是校训精神在社会层面的延伸和体现。

四、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

它回应了产业升级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简单的操作工转向能够适应智能化生产、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校训所强调的“德”与“技”并重,正是培养这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

它为应对技术伦理挑战提供了指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进步带来了诸多伦理问题。校训中“学以进德”的强调,提醒未来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追求技术精进的同时,必须坚守道德底线,具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展望未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校训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学校将进一步探索“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将“德技并修”落到实处。
于此同时呢,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如职教高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校训将继续作为根本遵循,指引学校在保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同时,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学以进德,工以养技”这八字校训,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百年风雨历程的精神写照,也是其面向未来、再创辉煌的文化基石。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化院学子的成长之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化院人恪守初心、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精彩的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简短而有力的八个字,所承载的是一所百年学府的教育理想、历史担当与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50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63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