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山西林院校训历史)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笃行、自强、卓越”,承载着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育人导向。这一校训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的深刻诠释。“厚德”强调品德修养,要求师生以德立身、以德润才;“笃行”注重实践实干,倡导知行合
一、躬行践履;“自强”激励奋发向上,体现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精神;“卓越”追求精益求精,彰显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志向。校训的历史可追溯至学院创立之初,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演进逐步凝练成型,其内涵既体现了林业职业教育的行业特色,又契合了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需求。校训已成为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林业和生态领域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厚德、笃行、自强、卓越”是学院办学理念、精神传统和文化特色的高度浓缩。这八个字不仅指引着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深刻塑造了师生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历程,在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林业行业特性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过程中逐步凝练、丰富和确立的。它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是学院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

校训的正式内容与核心释义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为“厚德、笃行、自强、卓越”。这八个字各自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和人生智慧,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厚德”一词,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要求师生将道德修养置于首位,以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品德来承载责任、包容万物。在林业职业教育的语境下,“厚德”更强调一种生态道德和职业操守,即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品行。

“笃行”则出自《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强调坚定不移的实践精神,要求师生将所学知识付诸行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对于一所职业院校而言,“笃行”是其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强调技能的训练、技术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鲜明特色。

“自强”来源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倡导的是一种奋发图强、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无论是学院在发展中克服困难、不断壮大,还是师生个人在面对挑战时坚韧不拔、自我超越,“自强”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它鼓励学子在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上不断追求进步,永不满足。

“卓越”并非古典直接出处,但却是现代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它意味着杰出、超越平凡,追求最高标准和最优质量。“卓越”要求师生不满足于现状,在学术、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它体现了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远大志向。

这四个词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链条:以德为先(厚德),以行为本(笃行),以志为励(自强),以优为的(卓越)。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过程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其历史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史紧密交织。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成立的山西林业学校,在漫长的中专办学时期,虽然可能没有像大学那样形式高度凝练的校训,但艰苦创业、重视实践、服务林业的办学传统已经为日后校训的诞生奠定了精神基调。那时,学校文化中必然蕴含着“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笃行的雏形)、“扎根林区、无私奉献”(厚德的体现)等元素。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学院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系统化建设,需要一套能够统领全院师生思想、彰显办学特色、契合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于是,正式凝练和确立校训的工作被提上日程。

校训的制定过程通常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学院 likely 组织了专家论证、师生讨论、校友征求意见等一系列活动,从中华经典典籍中寻找智慧源泉,从林业行业的英雄模范(如塞罕坝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同时结合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和“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最终,“厚德、笃行、自强、卓越”这八个字脱颖而出,被确立为官方校训。

它的确立,标志着学院的文化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从传统走向现代。它既继承和发扬了老林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又注入了追求卓越、与时俱进的新内涵,是学院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校训与学院办学理念和行业特色的融合

校训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深植根于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和行业属性之中,与其办学理念和林业特色高度融合。

“厚德”与“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培育相契合。林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他们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因此,“厚德”对于林院学子而言,有着更为具体和深刻的内涵——它意味着要具备深厚的生态伦理观,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有决心和勇气去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始终将生态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其中,这正是“厚德”理念的生动实践。

“笃行”与职业教育“重视实践”的核心特征相统一。林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苗木培育、森林抚育到病虫害防治、资源调查,无一不需要高超的动手能力。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广泛的校外实习合作单位,教学模式强调理实一体化,鼓励学生深入山林、贴近生产一线。这种“干出来”的学问,正是“笃行”精神的最好诠释。

再次,“自强”与林业行业的艰苦性和学院的发展历程相呼应。林业工作常需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野外作业条件,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难以坚持。同样,学院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过程,“自强”激励着一代代林院人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它教育学生,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卓越”与推动林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相对接。当前的林业早已不是传统的“砍树造林”,而是融合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科学的现代林业。学院致力于培养不仅会操作,更能创新、能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高端技能人才,推动林业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种对高水平和高质量的不懈追求,就是“卓越”的体现。

校训在育人体系中的全方位体现

校训的精神已经全方位渗透到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育人体系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

  •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厚德”(职业道德、生态伦理)、“自强”(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卓越”(技术标准、创新意识)等价值观自然融入教学。实践类课程更是“笃行”精神的直接演练场。
  • 在实践教学中: 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是践行“笃行”和“自强”的主战场。学校通过严格的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和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深入林区的实践经历,本身也是一种深刻的“厚德”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林业工作的价值与崇高。
  • 在学生管理与服务中: 学校的奖学金、评优评先制度旨在激励“自强”和“卓越”者。心理健康教育和困难资助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困境,为其“自强”成长提供支持。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则蕴含着“厚德”的基本要求。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上,校训是必讲的内容。校园内的建筑、景观、标语常常体现校训元素。社团活动、专题讲座、优秀校友报告会等,也经常以校训精神为主题,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和塑造学生。

通过这一整套育人体系的协同作用,校训从文字变成了行动,从理念化为了习惯,深深地内化于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坐标和行为指南。

校训对师生群体的深远影响与时代价值

“厚德、笃行、自强、卓越”的校训,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对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群体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校训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标尺。“厚德”要求他们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上的引路人;“笃行”要求他们不仅理论知识扎实,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强”激励他们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卓越”推动他们在教育事业上追求创新和出色。校训引领着教师队伍成长为“四有”好老师。

对于学生而言,校训是他们成长成才的航标。在校期间,它指引着学习的方向:要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厚德)、技能过硬(笃行)、意志坚定(自强)、追求一流(卓越)的人才。毕业后,校训精神则伴随他们走入工作岗位,无论是成为林业战线上的一名技术员、工程师,还是创业者,校训所赋予他们的品质——责任感、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和精品意识——都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条校训更展现出其历久弥新的价值。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课题,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历史重任。“厚德”契合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笃行”呼应了“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自强”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卓越”则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同向同行。
因此,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不仅是其自身办学的一面旗帜,也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林业人才培养的深切呼唤。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笃行、自强、卓越”,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它是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学院与行业、个人与国家的精神桥梁。在它的感召和指引下,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事业发展输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知行合
一、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这条校训所代表的精神,也将如同它所倡导保护的茂密森林一样,生生不息,永续传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23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30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