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白城医专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博学慎思,弘毅笃行”。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不仅是对全体师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共同要求,更是学校数十年办学精神与文化血脉的高度凝练。其历史渊源,深深植根于学校自上世纪中叶创立以来,在东北松嫩平原这片热土上艰苦创业、服务基层的办学历程。校训的正式确立与广泛宣导,与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紧密相连,它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特别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学校立足医学教育本质,面向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需求,对自身育人理念的精准定位。“博学”与“慎思”强调了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批判性思维;“弘毅”与“笃行”则凸显了医者所需的坚韧品格和务实作风。这八字校训,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塑造着一代代白城医专人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在奉献的实践中砥砺前行,成为学校文化认同的核心标识和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校训的文本释义与深层内涵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博学慎思,弘毅笃行”,由两组四字词语构成,每一组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辨和教育理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

“博学”与“慎思”:为学之基,求知之道

“博学”一词,源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提倡的学习程序的起点。对于医学教育而言,“博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学是一门涵盖基础理论、临床技能、人文社科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精通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专业知识,还需了解医学伦理、卫生法规、心理学、社会学乃至沟通技巧。白城医专将“博学”置于校训之首,意在强调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是成才的基础,鼓励师生广泛涉猎,刻苦钻研,建立扎实而宽广的知识结构,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终身学习打下牢固根基。

“慎思”是“博学”的深化与升华。它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止于简单的知识接收和记忆,而必须经过深入的、审慎的思考与辨析。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人体和千变万化的疾病,死记硬背无法应对临床上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性。“慎思”强调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医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比较、质疑、验证,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从“博学”到“慎思”,是一个从知识积累到思维训练的过程,体现了学校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高度重视。

“弘毅”与“笃行”:为事之要,实践之魂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注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意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医学事业关系人的生命健康,责任重大,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选择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与坚守。“弘毅”二字,正是对医者品格的核心要求。它倡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培养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无论是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还是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疑难重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这种“弘毅”的精神来支撑。

“笃行”是“博学”、“慎思”、“弘毅”的最终落脚点,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它再次呼应了《中庸》的治学之道,强调知行合一。《荀子·修身》亦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科学,一切理论知识最终都要服务于临床实践,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笃行”要求师生不仅要善于学习思考,更要勇于实践,勤于动手,在真实的医疗情境中磨练技能,增长才干。它体现了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强调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告诫学生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将所学所知真正应用于服务人民健康的事业之中。

这八个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博学”是基础,“慎思”是关键,“弘毅”是保障,“笃行”是目的。它们共同勾勒出白城医专所期望培养的医学人才的完整画像:即知识渊博、思维缜密、意志坚定、勤于实践的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确立背景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校的创建、发展与转型,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孕育,最终凝练而成。

创业维艰与精神初塑(1950年代-1990年代)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卫生类培训机构。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学校最初的任务是为吉林省西部白城地区乃至更广大的基层单位培养急需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创校之初,条件极为艰苦,但正是这种环境,磨砺了师生员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格。当时的办学理念虽然未必有如今这般系统化的表述,但重视实践、强调奉献、服务基层的精神内核已经深深植入学校的基因。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正是“笃行”与“弘毅”的生动体现。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潜心教学,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这一时期,可以视为校训精神的自发实践和初步孕育阶段,为日后校训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和人文基础。

升格转型与理念凝练(新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这一转变不仅是办学层次的提升,更是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全面重塑和升华的新起点。

作为一所高等学府,需要有一个能够统领全局、彰显特色、激励人心的精神标识——校训。学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在总结数十年办学经验、梳理学校文化传统、结合时代要求和对医学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最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智慧,确立了“博学慎思,弘毅笃行”这八字校训。这一选择体现了以下考量:

  • 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的统一:校训根植于儒家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同时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符合现代医学教育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 内在修养与外在实践的平衡:校训涵盖了治学态度、思维方法、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链条。
  • 普遍价值与学校个性的结合:虽然“博学、慎思、弘毅、笃行”是许多院校推崇的理念,但当它们与白城医专特定的历史、地域特色(服务吉林西部及周边地区)和办学定位(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相结合时,便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和指向性。

校训的确立,标志着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自觉、系统的新阶段,成为学校身份认同和精神传承的核心要素。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体现与作用

校训绝非悬于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融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尺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引

  • 课程体系设置:为体现“博学”,学校不仅构建了扎实的专业课程体系,还注重通识教育,开设人文、社科、艺术类选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为落实“慎思”,改革教学方法,倡导案例教学、PBL(问题导向学习)、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究。为强化“笃行”,加大实验、实训、实习比重,建设高标准实训中心,并与众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 学风建设:学校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班会、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持续宣讲校训精神,营造勤奋刻苦(对应博学)、独立思考(对应慎思)、持之以恒(对应弘毅)、学以致用(对应笃行)的优良学风。

学生品格塑造的价值标尺

  • 职业道德教育:“弘毅”是医德教育的核心。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疗卫生行业规范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教育中,通过讲述优秀校友事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义诊、健康宣教)等,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甘于奉献、责任担当的品格。
  • 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等,全面锻炼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和心理素质,这正是“博学”(广泛参与)和“笃行”(积极实践)的体现,也为应对未来职业挑战(需要“弘毅”)做好准备。

校园文化环境的灵魂所在

  • 物质文化载体:校训被镌刻在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上,展示在宣传栏、网站、宣传册中,使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 制度文化保障: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都渗透着校训的价值导向,确保办学行为与宣称的理念相一致。
  • 精神文化内核:校训成为连接历届校友的情感纽带。无论毕业生走向何方,这八个字都是他们共同的记忆和身份象征,凝聚着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服务社会定位的精神动力

白城医专长期立足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与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博学慎思”培养出的扎实本领,使学生能胜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弘毅笃行”塑造的坚强意志和务实作风,使他们能够适应基层相对艰苦的条件,并脚踏实地为民众健康服务。校训激励着师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体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博学慎思,弘毅笃行”依然闪耀着璀璨的思想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未来意义。

应对医学模式变革的指南针

现代医学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博学、慎思的成果),还要具备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和大局观(弘毅、笃行的延伸)。校训所倡导的全面素养,正契合了这一变革方向,引导学校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医疗需求的新型人才。

培育“大健康”理念的压舱石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意味着医学教育的范畴需要扩大,要关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康复护理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校训中的“博学”鼓励学习更广泛的健康知识,“笃行”强调将健康服务落实到行动中,为培养具备“大健康”观的人才提供了理念支撑。

砥砺医者仁心修养的磨刀石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坚守医者的职业道德和初心面临挑战。“弘毅”所强调的远大志向和坚强意志,是抵御诱惑、保持定力的精神堡垒;“慎思”有助于在复杂的伦理困境中做出正确判断;“笃行”则确保将仁爱之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校训是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宝贵资源。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内驱力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办学特色和质量是立校之本。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形成办学特色、提升软实力的关键。持续深入地弘扬和实践校训精神,能够凝聚人心,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博学慎思,弘毅笃行”,是其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它源于历史,作用于当下,指引着未来。这八个字不仅镌刻在校园里,更深深烙印在一代代白城医专人的心中,成为他们求学、行医、做人的基本准则,持续为区域乃至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着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86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18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