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吉安职院思政教育如何)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红色革命热土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致力于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总体来看,其思政教育具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根基牢固,深度融合了井冈山精神的红色基因,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氛围;二是体系完备,从课堂教学到实践育人,从线上到线下,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教育网络;三是注重实效,紧密对接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成长需求,将价值引领巧妙融入技能培养与日常管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协同提升,育人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思想保障。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革命圣地井冈山所在地,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深厚红色文化底蕴,为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学院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谋生的技艺,更要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坚定的信仰。
因此,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院发展的核心位置,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思政工作体系。


一、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将其全面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双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了思政工作方向正、思路清、动力足。

在体制机制上,学院着力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教学单位具体落实、全员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明晰了宣传部、学工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等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打破了原有的部门壁垒,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于此同时呢,学院将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体系,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思政教育各项任务的落地生根。


二、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扎实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以及井冈山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案例和专题模块,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接地气。
  • 教学方法多元创新: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广泛应用智慧教室、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实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在职培训、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方式,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三、课程思政: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学院深刻理解“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各专业学院结合自身特点,系统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如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家国情怀、生态理念等,并将其自然融入教学大纲、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全过程。
例如,在工科类专业教学中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渗透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法治观念;在农林类专业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通过“课程思政”,实现了“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思政教育如盐在水,无处不在。


四、实践育人:在体验与奉献中升华思想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坚信“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将实践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

  • 红色实践教育:充分利用地处井冈山周边的地理优势,将红色实践作为必修课。组织学生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黄洋界、茅坪等革命旧址参观瞻仰,开展“重走红军路”、聆听红色故事、学唱红色歌曲、扮演红色情景剧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亲身体验中深深植入学生心灵。
  • 专业实习实训:在专业实习、顶岗实训等环节,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其职业精神、劳动态度和职业道德。与企业导师共同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人生的道理。
  • 社会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常态化、项目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支教助学、环保行动、赛事服务等。学生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实践能力。
  • 暑期“三下乡”:每年组织多支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关爱、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五、文化育人:营造浸润心灵的校园环境

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具有职教特色和红色底蕴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

一方面,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设立红色文化长廊、校史馆、杰出校友风采展、工匠精神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营造崇尚技能、学习榜样、铭记历史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如“井冈山精神”主题演讲比赛、职业技能文化节、传统文化艺术节、优秀企业家/劳模进校园讲座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这些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有效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六、网络育人:拓展思政教育新阵地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进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育人平台。

学院加强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切,及时推送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党课、动漫视频、主题文章等,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正能量。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积极利用微信群、QQ群等工具,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引导舆论,成为了学生身边的“网络向导”。网络阵地的有效利用,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时空界限,增强了时代感和吸引力。


七、管理服务育人:在日常关爱中彰显导向

学院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严格的管理和贴心的服务本身也作为重要的育人手段。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困难和成长烦恼,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办理、心理健康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各项服务工作中,都渗透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关爱、鼓励、引导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和制度的公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规则的信守、对集体的归属和对国家的感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普测与咨询,有效疏解学生压力,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牢牢扎根于红色沃土,紧密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扎实的顶层设计、创新的主渠道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浸润人心的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网络引导以及充满关爱管理服务,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协同发力育人共同体。这套体系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更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其未来走向社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学院的实践表明,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98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49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