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安徽工程大学有多少学生,师资力量如何(安徽工程大学规模师资)

安徽工程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自1935年创办以来,始终扎根于安徽省芜湖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国家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办学规模方面,学校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约23000余人,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国际学生等多个培养层次,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办学格局。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与培育并举,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5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持续增长,并汇聚了一批包括省级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内的高层次人才。这支师资力量不仅为日常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在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安徽工程大学的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5年创建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此后,学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等多个发展阶段,于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在近九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安徽省的制造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规模与结构

截至最新统计,安徽工程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约为23000余人。这一学生群体呈现出多层次、结构化的特点,具体构成如下:

  • 本科生群体:本科生是学校学生主体的核心构成部分,人数规模最为庞大,约占在校生总数的85%以上。他们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学院,攻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数十个本科专业。
  • 研究生群体:学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人数持续增长,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高层次人才储备提供了支撑。
  • 国际学生群体:随着学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他们主要进行学历教育或短期交流学习,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 继续教育学生:除了全日制学生,学校还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等非全日制教育,为社会人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这部分学生规模也相当可观。

总体而言,学校的学生规模稳定在两万三千人左右,这个规模既保证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学术交流环境。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安徽工程大学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通过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的政策措施,打造了一支与办学规模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在数量方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这支队伍是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和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师生比保持在国家规定的合理范围内,确保了教学质量和个人关注度。

在结构方面,师资队伍呈现出高学历、高职称化的发展趋势:

  • 职称结构: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副教授)的教师超过600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职称梯队,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提供了有力保障。
  • 学历结构: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和比例显著提升,已成为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
    于此同时呢,学校还拥有一大批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双能型”教师,他们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 年龄结构: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队伍充满活力与发展潜力,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术传承。

高层次人才与团队建设

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安徽工程大学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并积极打造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学校汇聚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者和专家,其中包括:

  •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 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 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
  • 一批省级领军人才团队、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

这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分布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设计学等重点学科领域,他们不仅是科研创新的引领者,也是高质量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声誉和解决关键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

雄厚的师资力量最终要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大核心职能。安徽工程大学的教师队伍在这些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实力。

教育教学方面,教师们承担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任务。许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荣获多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他们主编的教材、建设的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双能型”教师,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工程案例融入教学,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科学研究方面,师资队伍是学校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内的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大量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他们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取得了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并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奖励。这些科研活动不仅反哺了教学,也为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发展展望与持续建设

面向未来,安徽工程大学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对师资队伍进行持续优化和建设。

未来的重点方向包括:继续加大海内外优秀博士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学科领军人物和青年博士;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体系,鼓励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访学进修,或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打造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团队。

通过这些举措,安徽工程大学旨在建设一支数量更加充足、结构更加优化、素质更加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最根本的人才支撑,同时更好地服务于超过两万名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卓越的优秀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23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05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