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上海行健校训)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上海、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全体师生精神追求与文化认同的深刻引领。这八字校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出道德与技能并重、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育人导向。“进德修业”强调在道德品行与专业能力上的持续精进,反映了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强不息”则彰显出面对挑战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契合职业人才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必须具备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该校训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标识,也渗透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与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成为凝聚师生价值共识、推动学院内涵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当代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一校训,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的校训“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是其办学思想与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这八个字看似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和实践指向,不仅指引着一代代行健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成为学院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的象征。校训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紧密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体现出道德修养与职业技能并重、个人完善与社会贡献统一的价值追求。

校训的文本溯源与内涵解析

“进德修业”源自《周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句话强调君子要通过不断提升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来实现自我完善。其中,“进德”指的是在道德层面持续进步,培养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操守和社会责任感;“修业”则是指在专业领域勤奋钻研、提升技能、追求卓越。将这两者并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德才兼备”的理想人格追求,也与现代职业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

“自强不息”同样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宇宙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效法于此,奋发进取、永不停歇。它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坚定的意志和持续的奋斗精神。这四个字不仅激励个人成长,也鼓舞集体乃至民族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自我革新、追求进步。

将“进德修业”与“自强不息”组合为校训,表明学院既重视师生内在品格的塑造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在外在实践中所应具备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德业并进是方向和目标,自强不息是动力和保障,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成长与事业发展的闭环。

校训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融合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校训“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完美地融入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学院不仅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更强调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育。“进德”体现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家国情怀;“修业”则体现为通过实训教学、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途径,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适应能力。这种“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劳动者。

校训精神渗透于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学院在课程设置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在学生管理方面,通过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表彰、社团活动引导等方式,激励学生自觉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参与竞争、不断提升自我。

校训也与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自身也需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准则,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不断追求进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院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计划、学术交流平台等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从而间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校训在校园文化中的体现与传播

校训是一所大学文化基因的核心载体,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校训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物质文化层面,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校园标志性建筑、宣传栏、文化墙以及各类出版物上,师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能够随时感受到其存在与提醒。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强化了校训的识别度和记忆度,使其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

制度文化层面,学院将校训精神体现于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中。
例如,在学生手册中明确强调诚信考试、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等要求,体现了“进德”的导向;在实训管理制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精益求精,反映了“修业”的理念;在评优评先和困难学生帮扶政策中倡导顽强拼搏、自助助人,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态度。

行为文化层面,学院围绕校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 举办“道德讲堂”“技能大师讲座”等,邀请行业精英和优秀校友分享成长经验,强化学生对“进德修业”的理解;
  •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热情;
  • 组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践行校训要求。

通过这些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校训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成为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指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行健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选择。

校训对师生成长与学院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的校训“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对于师生个人成长和学院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学生而言,校训是他们大学生涯乃至未来职业生涯的精神灯塔。“进德修业”引导他们不仅关注技能习得,更重视人格塑造,避免成为“有技术无素养”的单面人;“自强不息”激励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就业竞争或生活挫折时保持乐观心态和奋斗勇气,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尤其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突破,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行稳致远。

对教师而言,校训是职业操守和专业发展的双重标尺。“进德”要求教师严守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修业”督促教师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能力;“自强不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创新路径,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者而非被动适应者。

对学院而言,校训是办学理念和品牌形象的高度浓缩。它传递出学院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在上海市全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强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院通过践行校训精神,能够更好地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培养出更多德技兼备、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从而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此外,校训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弘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求真务实、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念,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一致。通过培养一批批践行校训精神的毕业生,学院实际上也在为社会输送正能量,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校训“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感,成为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标识。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现代职业教育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一校训将继续引领行健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培育英才使命,在不断自我超越中为实现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25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21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