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河西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河西校训详解)

综合评述河西学院校训“明德尚美,求真笃行”是其办学理念与精神内核的高度凝练,深刻反映了学校在特定地域文化与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追求与育人目标。这八字校训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丰富层次与深刻内涵的行动指南。它植根于河西走廊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回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为学校师生构筑了共同的精神坐标和行为规范。“明德”是根基,强调立德树人的首要地位,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思想的继承;“尚美”是境界,指向对美好事物、高尚情操与和谐秩序的追求,关乎人格的完善与素养的提升;“求真”是路径,彰显了大学探索真理、传播科学的本质属性,是学术活动的核心精神;“笃行”是归宿,突出了知行合
一、服务社会的实践导向,是检验知识与品格的最终标准。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不仅指引着河西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也塑造了师生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推动学校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深入解读这一校训,对于理解河西学院的办学特色、历史担当与未来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河西学院校训“明德尚美,求真笃行”的深度阐释

河西学院,坐落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其发展深深烙印着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的校训“明德尚美,求真笃行”,如同一条精神纽带,连接着历史与现实,指引着未来,是全校师生共同尊奉的价值信条和行动圭臬。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系统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构成了河西学院办学灵魂的核心表达。


一、 “明德”之本:立德树人的价值基石

“明德”一词,源远流长,溯及《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将“明德”置于大学教育的首要位置,意指彰明、弘扬人内在的光明德性。河西学院将“明德”作为校训之首,深刻体现了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立场,强调了道德品质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在河西学院的语境下,“明德”具有多层含义:

  • 个人品德修养:要求学生和教师注重个人道德操守,涵养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等基本美德。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明辨是非、恪守底线、自律自强,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立身之本,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 职业道德操守:针对未来将走向各行各业的学子,“明德”意味着要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于师范生,要恪守师德,为人师表;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要坚守职业伦理,在未来岗位上勤勉尽责,服务社会。
  • 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明德”更宏大的层面,是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扎根河西、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的服务定位,要求师生心怀“国之大者”,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培养服务西部、奉献基层的志向和情怀,这是河西学院“明德”教育的鲜明特色和时代要求。

因此,“明德”在河西学院不仅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浸润式的养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重途径,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筑牢为学、为事、为人的根基。


二、 “尚美”之境:和谐人格与审美素养的追求

“尚美”,即崇尚美好、追求卓越。这是对“明德”的升华,指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完善。在物质丰富、价值多元的今天,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审美素养和美好心灵的培育。“尚美”体现了河西学院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即培养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的和谐发展的人。

“尚美”的内涵在河西学院具体展现为:

  • 心灵美与情操美:引导学生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抵御浮躁功利之风,塑造纯净、高尚的精神世界。这与河西走廊坚韧、豁达、乐观的地域文化性格一脉相承。
  • 人文美与艺术美:河西学院地处多民族文化交汇之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尚美”鼓励师生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积极参与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科学美与秩序美:科学探索本身蕴含着简洁、对称、和谐之美。“尚美”也体现在对科学规律的敬畏与追求上,鼓励师生在科研活动中体验逻辑之美、发现之美。
    于此同时呢,追求校园环境、管理秩序、人际关系的和谐之美,营造宜居宜学的良好氛围。
  • 自然美与生态美:学校毗邻祁连山、黑河等独特自然景观,深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尚美”包含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亦是服务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尚美”教育的开展,使河西学院的育人工作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增添了温度与光彩,致力于培养出不仅拥有专业知识技能,更具备丰富情感、高雅情趣和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


三、 “求真”之魂:大学使命与科学精神的彰显

“求真”,意为探索真理、追求真知。这是大学自诞生以来最核心的使命,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河西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将“求真”置于校训之中,宣示了其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严谨治学的坚定态度,明确了学术探索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求真”在河西学院的实践层面,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 追求学术真理:鼓励师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权威,恪守学术规范,反对学术不端,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理论、攻克技术难题为己任。
  • 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这种精神尤其体现在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和咨询服务上,力求科研成果能够切实解决现实问题。
  • 培养批判性思维:“求真”的过程离不开独立思考和不盲从的批判精神。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真伪的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论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 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求真”需要自由、平等、开放的学术环境。河西学院致力于营造允许试错、鼓励争鸣、包容失败的学术生态,支持不同学科、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激发创新活力。

对于一所地处西部的院校而言,“求真”更具有特殊意义。它要求师生既要仰望星空,关注全球科技前沿和学术动态,又要脚踏实地,紧密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服务地方中追求真理、验证真理、发展真理。这种面向应用的“求真”取向,是河西学院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四、 “笃行”之要:知行合一与服务社会的实践导向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它是“明德”、“尚美”、“求真”的最终落脚点和检验标准。河西学院强调“笃行”,突出了其注重实践、强调应用、服务社会的办学导向,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学。

“笃行”在河西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通过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笃行”体现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实践环节的高度重视。
  • 鼓励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所明之德、所尚之美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服务中。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科技下乡、文化传播等活动,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 推动成果转化: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而言,“笃行”意味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使学术研究真正服务于地方发展,如农业技术推广、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等。
  • 锤炼意志品质:“笃行”意味着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河西学院地处西北,条件相对艰苦,“笃行”精神尤显珍贵。它培养师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这正是投身西部建设和基层工作所必需的精神力量。

“笃行”使得河西学院的教育避免了脱离实际的空谈,确保了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能够真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使学校的办学价值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


五、 校训的内在逻辑与整体价值

“明德尚美,求真笃行”并非四个词汇的简单并列,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从价值序列上看,“明德”是根本,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道德方向;“尚美”是升华,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精神高度;“求真”是核心,确保了人才培养的学术深度;“笃行”是目标,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四者构成了一个从内在修养到外在实践,从价值确立到行动落实的完整闭环。

从相互作用上看,“明德”与“尚美”共同构筑了精神与道德的维度,偏重于“成人”教育;“求真”与“笃行”共同构筑了知识与实践的维度,偏重于“成才”教育。但二者绝非割裂:“明德”是“求真”的伦理保障,缺乏道德约束的求知可能走向歧途;“尚美”为“笃行”注入情感动力和品质追求,使实践充满人文关怀;“求真”为“明德”和“尚美”提供理性基础和科学依据;“笃行”则是检验“明德”、“尚美”、“求真”成效的唯一标准。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统一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之下。

这一校训深刻契合了河西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它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又弘扬了现代大学精神;既强调了普遍性的育人要求,又结合了扎根西部、服务区域的特殊使命。它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河西学院的发展道路,塑造了师生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那就是,既有“明德”的操守和“尚美”的情怀,又有“求真”的执着和“笃行”的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河西学院将继续高举“明德尚美,求真笃行”的旗帜,不断深化其内涵建设,将其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为加快建设成为河西走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区域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力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而不懈奋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10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545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