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长沙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长沙学院校训历史)

长沙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长沙学院的校训“力学笃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承载着深厚的教育理念与人文精神。“力学”强调勤奋钻研、追求真知的学习态度,源自《论语》中“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体现了对知识探索和学术严谨性的重视;“笃行”则出自《中庸》“笃行而不倦”,倡导脚踏实地、躬行实践的务实作风,强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和社会贡献。这一校训不仅凝练了学校的育人目标,也反映了其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区域性服务使命。从历史维度看,校训的确立与长沙学院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学校前身为1970年创办的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后历经长沙大学(专科)、长沙学院(本科)等阶段,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校训在传承中逐步定型,既融合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又呼应了现代高等教育对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它不仅是师生行为的准则,更成为学校身份认同与文化积淀的核心象征,指引着一代代学子在求知与实践中成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长沙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与历史脉络
一、校训的文本内涵与思想渊源长沙学院的校训“力学笃行”由两个核心词构成,每一词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力学”一词,可追溯至宋代朱熹“力学不倦,则知益明”的治学观,强调通过刻苦钻研掌握知识本质,体现了对学术求真精神的追求。在现代语境下,它更延伸出科学探索、技术创新和终身学习的多层含义,与高等教育中“厚基础、重能力”的理念相契合。“笃行”则源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持续反思与提升。这一概念呼应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凸显应用型大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质。二者结合,“力学笃行”形成了“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 “力学”是“笃行”的前提,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支撑,实践易流于盲目; - “笃行”是“力学”的目的,学习的价值最终需通过实践检验与升华。 这一校训不仅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与现代教育理论中“实践导向”“能力本位”等原则高度一致,成为长沙学院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
二、校训与学校发展历程的深度融合长沙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70年成立的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其后经历了多次转型与升级:
  • 初创阶段(1970-1983):以师范教育为主,注重基础教学能力培养,此时“力学”精神体现在对师资专业素养的严格要求上;
  • 专科时期(1983-2004):1983年更名为长沙大学(专科),开设机电、经贸等应用型专业,“笃行”理念逐渐凸显,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 本科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长沙学院。校训在此阶段正式确立并系统化,成为学校办学宗旨的集中表达。
校训的形成过程与学校定位演变紧密相关。升格本科后,学校明确提出“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而“力学笃行”恰与此契合: - “力学”对应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理论深度与创新思维; - “笃行”则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导向。 例如,在课程体系中,学校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实践”的三层模式;在科研方面,鼓励教师与学生参与长沙市政工程、文化产业等实际项目,体现“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
三、校训的实践载体与育人体现校训的价值需通过具体实践得以实现。长沙学院将“力学笃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多维度的实施路径:
  • 教学体系设计:通识课程强调经典研读与思辨训练(力学),专业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生产实习等环节(笃行);
  • 学术生态建设:通过“学术文化节”“创新论坛”等活动营造钻研氛围,同时设立“创新创业学院”,支持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
  • 社会服务联动:与长沙经开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学生参与智慧城市、媒体制作等实战项目,直接服务地方发展。
典型案例包括: -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团队设计的新型环卫设备被长沙市城管部门采纳; - 影视艺术专业学生参与制作的文旅宣传片在省级平台播出。 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使校训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成果。
四、校训的文化意义与时代演进“力学笃行”不仅是行为准则,更塑造了长沙学院的文化身份。它融合了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传统,又吸纳了现代教育中对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校训被赋予新内涵: - “力学”延伸为对前沿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主动学习; - “笃行”则体现为应对现实挑战的适应性实践,例如在疫情期间开发数字化社区管理方案。 校训的传播也通过多种形式实现: - 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校训解读讲座; - 校园景观中设置刻有校训的石雕与文化墙; - 毕业典礼上强调校训作为终身践行的准则。 这种文化浸润使“力学笃行”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纽带。
五、校训的比较视角与独特价值与国内同类高校校训相比,长沙学院的“力学笃行”具有鲜明特点: - 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偏重“求真”“创新”的抽象表述(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更突出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行”转化能力; - 相较于职业院校强调“技能”“敬业”的导向,它保留了本科教育对理论深度的要求。 这一校训既避免了过度抽象化,又超越了单纯技能培训,体现出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
六、总结与展望长沙学院的校训“力学笃行”是其历史传承、办学理念与文化身份的集中体现。它根植传统文化,契合时代需求,并通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实践持续焕发生命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校训将进一步引导学校培养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这一过程不仅是校训精神的延续,更是其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深刻诠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88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67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