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辽宁城建学院校训)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厚德 精技 勤奋 创新”。这八个字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其育人宗旨、价值追求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如同一条主线,贯穿于学院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代代城建学子的精神风貌与职业素养。校训的四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厚德”是立身之本,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首要地位;“精技”是立业之基,凸显了在城市建设领域掌握精湛技术和过硬本领的核心要求;“勤奋”是成功之径,指出了成就事业所必需的态度和付出;“创新”是发展之魂,呼应了时代脉搏和行业进步的内在动力。这一校训深深植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肥沃土壤,紧密结合城市建设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旨在培养既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又拥有扎实专业技能,同时富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它不仅是对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浸润和价值引导,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校训的整体解读与时代背景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培养城市建设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厚德 精技 勤奋 创新”的确立,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宏观背景下,城市建设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不仅需要技术熟练的工匠,更需要德才兼备、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建设者。学院的校训正是对这一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

从整体结构上看,校训的四个词语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育人模型。“厚德”与“精技”体现了“德才兼备”的育人标准,是目标维度;“勤奋”与“创新”则指明了实现“德才兼备”的路径与方法,是过程维度。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以德为先、以技为本、以勤为径、以新为魂”的完整教育哲学。这一校训并非四个词汇的简单并列,而是一个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厚的品德是精湛技艺得以正确运用的保障,勤奋的实践是锤炼技术和提升道德修养的必然途径,而创新精神则是在扎实技术和勤奋积累基础上的飞跃与突破,最终又能反哺于品德的升华和技术的极致追求。它集中反映了学院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合格的职业人”相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厚德”——立身做人的根本基石

“厚德”一词,源远流长,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宽厚,能够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深厚的德行,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承担责任。将其置于校训之首,充分体现了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学院的语境中,“厚德”具有丰富而具体的内涵:

  • 职业道德:这是“厚德”在职业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体现。对于未来将投身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路桥、设备安装等关乎国计民生重要领域的学生而言,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它要求未来的建设者们必须具备质量意识安全观念环保责任契约精神. 一砖一瓦,关乎建筑安全;一图一纸,体现社会责任。学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企业文化融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 社会公德: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文明守礼、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公民。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在实际行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
  • 个人品德:注重学生个人修养的锤炼,培养学生具有正直、善良、宽容、坚韧、自律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慎独”和“自省”,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

“厚德”是学院赋予学生最宝贵的人生底色。它确保了学院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其技能将被用于正当之处,为社会创造福祉,而不是成为谋取私利或危害社会的工具。一个“德”字,奠定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航程的坚实根基。


三、“精技”——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精技”,即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技术,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于“城市建设”这一特色领域,“精技”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和具体。它直接对应于行业对高技能、高标准、高质量的迫切需求。

“精技”的内涵体现在多个层面:

  • 理论知识的精通:“精技”并非空中楼阁,它建立在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学院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机电安装等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规范标准和前沿知识,为技能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 实践技能的熟练:这是“精技”最直观的体现。学院通过先进的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课程、技能大赛以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工程测量、CAD制图、BIM建模、施工操作、工程计量、设备调试等具体业务,做到流程熟悉、操作规范、结果精准。
  • 技艺追求的极致:“精”意味着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它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会做”,而要追求“做精”、“做优”,甚至达到“艺无止境”的境界。培养学生对技术细节的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将每一个项目都当作艺术品来雕琢。
  • 技术应用的创新:“精技”也包含了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和应用能力。
    随着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精技”要求学子们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积极掌握和运用新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技能的现代化水平。

学院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引入真实企业项目、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为学生锤炼“精技”创造最佳条件,确保他们走出校门时,真正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特长。


四、“勤奋”——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勤奋”是连接“厚德”与“精技”的桥梁,是实现一切目标和理想的根本途径。无论是德行的修养,还是技艺的锤炼,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勤奋努力。古语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深刻揭示了勤奋对于事业成功的关键作用。

在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勤奋”被赋予了一种鲜明的实践导向:

  • 学习上的刻苦钻研: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难度不小。无论是攻克复杂的力学计算,还是掌握繁琐的施工工艺,都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练习。学院倡导勤学、好问、善思的学风,鼓励学生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学好每一门课,做好每一次实验,完成好每一项实训任务。
  • 实践中的不畏艰辛:城市建设行业具有一定的艰苦性,常常需要户外作业、应对复杂环境。“勤奋”在这里更体现为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学院通过组织劳动教育、野外实习、工地实践等活动,刻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们提前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懂得任何辉煌的成就都源自于汗水浇筑。
  • 态度上的持之以恒:“勤奋”贵在坚持。它要求师生对待学习和工作要有恒心、有毅力,抵制浮躁,拒绝懈怠。无论是道德修养的日积月累,还是技术技能的千锤百炼,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唯有勤奋不息,方能久久为功。

“勤奋”文化在校园中弥漫,它体现在清晨图书馆里的琅琅书声,体现在实训场上反复操作的身影,体现在技能大赛前夜以继日的备战中。它是学院学子最朴实无华 yet 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五、“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灵魂

将“创新”纳入校训,展现了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远见卓识。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已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城市建设这一传统而又亟需转型升级的行业而言,创新更是突破发展瓶颈、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学院的“创新”教育涵盖以下方面:

  • 技术创新:鼓励师生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动态,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例如,在教学中大力推广BIM技术的跨专业协同应用,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与管理,探索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等,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和技术革新能力。
  • 管理创新: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管理模式、成本控制方法、组织协调机制等也在不断演进。学院通过案例分析、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等,启发学生在工程管理、组织运营等方面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提升效率和质量。
  • 思维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础。学院致力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讲座、支持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尝试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 服务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城市建设和生活服务,拓展职业发展的新领域。

“创新”并非否定“精技”和“勤奋”,而是以其为根基的升华。它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技能和养成勤奋品格的基础上,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和突破常规的勇气,从而能够适应并引领行业的未来发展。


六、校训的践行与育人成效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厚德 精技 勤奋 创新”的校训精神落到实处,融入血脉,转化为鲜明的育人成效。

在课程体系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强化“厚德”教育;专业课程与实训教学紧密融合,突出“精技”培养;严格的学业要求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锤炼“勤奋”品格;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点燃“创新”火花。在校园文化中,通过校史教育、典型宣传、环境营造等方式,使校训精神可视、可感、可学,形成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在学生管理上,以校训为准则,规范学生行为,评选表彰在品德、技能、勤学、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成效是显著的。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他们中的许多人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项目经理、行业能手,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校训精神:他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守工程质量安全底线;以精湛的专业技能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以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奋战在工程建设第一线;更以大胆的创新思维为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他们的成功,是对校训价值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七、结语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 精技 勤奋 创新”,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了学子的成长之路;是一份价值的契约,连接着学校、学生与社会的共同期望;更是一种文化的基因,定义了这所学院独特的气质与风貌。它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契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回应了城市建设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这八个字,简洁而深刻,平实而高远,它将继续引导着一代又一代辽宁城建院人,以深厚的德行承载人生,以精湛的技艺立足社会,以勤奋的双手创造价值,以创新的精神开拓未来,为中国城乡建设事业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26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26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