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安徽艺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安徽艺术学院思政教育)

安徽艺术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安徽深厚文化底蕴、肩负着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使命的高等学府,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成效。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艺术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艺术塑造的有机统一。学院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确保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更注重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形式与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艺术创作、社会实践与文化活动中,使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系统性的理论教育、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以及深入人心的实践体验,学院有效引导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德艺双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思想保障。

安徽艺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学院发展的核心位置,视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院深刻认识到,艺术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艺,更需要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确保了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

健全工作体系与机制保障

安徽艺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坚实的工作体系与机制保障之上。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学院建立健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将其纳入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导向。

在制度层面,学院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长效化。学院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改革、社会实践、文化活动以及工作队伍培训,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安徽艺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不断推动其改革创新,提升教学实效性。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思政课教师紧密跟踪理论发展前沿和社会热点,及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融入课堂教学,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保持时代性和吸引力。结合艺术生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的特点,教师在讲授理论时注重联系艺术现象、文化思潮和社会现实,用生动案例阐释深刻道理。
  • 教学方法多元创新: 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组织课堂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
  • 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将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赴革命旧址、博物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先进企业等进行参观考察,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验证理论、认识国情、砥砺品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刻结合。

主阵地巩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

课堂之外,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安徽艺术学院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环节。

  • 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专业化: 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通过定期培训、业务竞赛、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辅导员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 党团组织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使学生党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者和排头兵。依托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
  • 校园文化建设浸润: 精心打造具有安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工作坊”、“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展演”、“校友论坛”等系列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熏陶和价值引导。

特色路径探索: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深度融合

作为艺术院校,安徽艺术学院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进行深度、有机的融合,探索出了一条“艺术+思政”的育人新路径。

  •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舞蹈等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自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理解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探讨艺术作品如何承载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例如,在剧本创作课上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题材,表现家国情怀;在美术创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自信。
  • 创作实践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鼓励和支持师生围绕重大历史事件、时代楷模、乡村振兴、美好安徽建设等主题进行艺术创作,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原创作品。通过创作、排演、展览、展播的过程,学生本身既是受教育者,也成为用艺术形式传播主流价值的实践者,实现了自我教育与教育他人的统一。毕业创作、汇报演出等环节均设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要求。
  • 品牌活动赋能思政教育: 打造了如“艺术思政大讲堂”、“红色经典永流传”系列展演等品牌活动。邀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理论专家、英雄模范走进校园,分享他们的艺术人生、奋斗故事和信仰追求,用鲜活的事迹感动和激励学生。这些活动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学生欢迎,育人效果显著。

网络空间拓展:构建清朗新媒体育人环境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安徽艺术学院主动进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学院加强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打造集思想教育、资讯服务、师生互动于一体的网络社区。

  • 生产和传播一批贴近学生、形式新颖、内容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动漫、H5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科学理论、解读方针政策、讲述校园故事。
  • 培养了一支由师生骨干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引导,澄清模糊认识,驳错误思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 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学生关切,有效化解潜在风险,维护了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和和谐稳定。

安徽艺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完备、机制健全、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它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生为本,通过巩固主渠道、主阵地,探索特色路,拓展新空间,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这种深度融合艺术专业特性的思政教育模式,不仅筑牢了学生的思想根基,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创作热情与社会责任感,也为我国艺术院校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范例。面向未来,安徽艺术学院必将继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艺术英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26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8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