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江中医校训渊源)

关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是其办学历史、精神传统与文化底蕴的高度凝练,深刻反映了学校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的价值追求与使命担当。这八字校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校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文化积淀中逐步形成、确立并深化的。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同时又紧密结合了中医药学“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行业特质,以及现代大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惟学”强调了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为学根本,体现了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任务;“惟人”则凸显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求强”展现了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是学校和个人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求精”传递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术态度,契合了中医药学博大精深、需要潜心钻研的特点。这八个字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不仅指引着历代江中师生的行为规范,也塑造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成为推动江西中医药大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其历史演变,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学校自身定位的调整息息相关,是一部浓缩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史。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渊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作为江西省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的重要基地,其精神旗帜——校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学校的发展道路,浸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校训“惟学、惟人、求强、求精”这八个大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文化灵魂的核心所在。要深入理解这八字校训,必须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学校具体的发展脉络之中,探究其思想源泉、形成过程以及时代价值。


一、 校训的思想文化根基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训,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融汇了现代教育思想。

  • 儒家文化的浸润:儒家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至为深远。校训中的“惟学”与“惟人”,直接体现了儒家的核心观念。“惟学”契合《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是立身之本、进步之阶。而“惟人”则与儒家“仁者爱人”、“民为贵”的人本思想一脉相承,将培养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求强”则蕴含着《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鼓励师生不断奋发向上。
  • 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技术,更是一种富含人文精神的哲学。自古名医皆强调“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孙思邈《大医精诚》),这正是“惟学”与“求精”的生动写照。
    于此同时呢,“医乃仁术”的行业准则,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将患者的疾苦放在首位,这与“惟人”的理念高度一致。校训将中医药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追求融入其中,使其更具专业特色和感召力。
  • 现代大学精神的融合:作为现代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使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校训中的“惟学”对应着科学研究与知识探索;“惟人”对应着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求强”与“求精”则体现了大学服务社会、追求卓越、推动科技进步的责任担当。
    因此,这八字校训成功地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大学功能进行了有机嫁接。

二、 “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逐字解读

这八个字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价值体系,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而深刻的内涵。

  • 惟学:以学为先,探索真知:“惟”有“只有”、“独一”之意,强调了“学”的极端重要性。它将学习、学问置于基础性、优先性的地位。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学”是立校之基。它要求教师潜心学术、钻研医术,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要求学生刻苦攻读、勤思好问,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这里的“学”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包括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倡导的是一种尊重知识、崇尚真理的校园风气。
  • 惟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是校训的价值核心和最终落脚点。“惟人”意味着一切教育工作必须围绕“人”来展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将来能成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仁人”。这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全契合,强调了德育的首要性,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 求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求”是主动追求、不懈努力的状态;“强”不仅指强大、强盛,更包含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学校而言,“求强”是发展的内在动力,意味着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医药大学。对于师生个人而言,“求强”是激励每个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培养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努力成为行业的强者和栋梁之材。
  • 求精: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精”是精湛、精通、完美。中医药学是一门极为精深的学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求精”体现了对学术、对技术、对工作极致的追求。它要求师生在学术上严谨求是,反对浮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力求诊断准确、用药精当;在管理服务上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这是一种工匠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态度,是确保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质量保障。

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整体:“惟学”是基础,“惟人”是目的,“求强”是路径,“求精”是标准。它们共同指引着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师生的行为准则。


三、 校训的历史演变与确立过程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的形成,是一个随着学校发展而逐步凝练、共识和确立的动态过程,反映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身使命和精神的思考。

  • 创业维艰与精神萌芽(1959年建校初期):学校创建于1959年,前身为江西中医学院。在成立之初,条件艰苦,但老一辈创业者们怀着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崇高理想,默默耕耘。当时虽无明确的成文校训,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潜心学问、培育良医的精神品质已经深深植根于学校的文化基因之中,为日后校训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精神底蕴。
  • 改革开放与理念探索(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高校普遍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歌等成为凝聚人心、展示形象的重要载体。在此期间,江西中医学院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自身特色的认识,一些体现治学精神和育人理念的词语,如“勤奋、求实、创新”等,在校园中广泛流传,可以视为校训的雏形。学校在总结办学经验时,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需要一句能够全面、深刻反映自身特质的精神格言。
  • 新世纪凝练与正式确立(21世纪初):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竞争加剧,大学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愈发重要。
    于此同时呢,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也日益深入。经过广泛的讨论、征集和专家论证,结合学校的中医药特色、地域文化以及发展愿景,最终将“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确定为官方校训。这一确立过程,是全校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学校历史传统的一次系统梳理和精神升华,标志着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自觉、自信的新阶段。
  • 深化内涵与时代发展(近年至今):校训确立后,并非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多种途径融入校园生活。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重要场合反复宣讲校训精神;在校园环境布置中突出校训元素;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以校训精神指导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
    于此同时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校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惟学”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惟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求强”要体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走出去”战略上;“求精”则要瞄准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能力。

四、 校训对学校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校训不仅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更是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它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具体的影响。

  • 引领办学方向,塑造特色品牌:校训为学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核心价值导向。
    例如,坚持“惟人”,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坚持“求精”,学校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在中药药剂、热敏灸等领域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优势和特色品牌,热敏灸技术更是成为一张亮丽的“江西名片”。
  • 培育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通过校训精神的熏陶,逐渐形成了江中特有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教师们恪守“惟学求精”,潜心教书育人、科研攻关;学生们践行“惟学求强”,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实践的舞台上锻炼。一种崇尚学术、关爱他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 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社会声誉:一句好的校训能够增强师生校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内部凝聚力。
    于此同时呢,它也是学校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向社会清晰地传递了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追求和责任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信任,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学校争取资源、合作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是其数十年办学历史的智慧结晶,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是指引未来发展的精神航标。它源于历史,基于实践,成于共识,用于当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八字校训将继续激励全体江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人民健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它不仅镌刻在校园的醒目处,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江中人的心中,化为日常的行动自觉,成为推动学校这艘航船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37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84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