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大连海洋大学有哪几个校区,何时创办(大连海大校区及创办)

大连海洋大学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创建的东北水产技术学校。历经数次更名与体制调整,学校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科性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学校目前主要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的黑石礁校区、位于大连市渤海沿岸的瓦房店校区(又称渤海校区)以及位于大连市普湾新区的黄海校区。其中,黑石礁校区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主校区,承载了学校的办学根基与文化传承;黄海校区则是新世纪以来为适应办学规模扩大与学科拓展需求而兴建的主教学区,设施现代,功能齐全;渤海校区则侧重于水产养殖、海洋生物等学科的实践教学与科研中试功能。这三个校区时空交错,共同构成了学校“一校三区”的战略格局,不仅见证了学校近七十年的沧桑变迁,也为其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振兴区域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理空间和平台支撑,是学校从黄海之滨走向深远海事业的重要基地。

大连海洋大学的创校历程与时代背景

大连海洋大学的起源与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紧密相连。1952年,为恢复和发展战后国民经济,特别是满足国家对水产事业的迫切人才需求,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局在大连创建了东北水产技术学校。这标志着学校办学历史的开端,其初衷是为东北地区培养急需的水产技术人才,服务于渔业生产第一线。建校之初,条件极为艰苦,但师生们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渔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学校也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1958年,学校升格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得到了提升。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大连水产学院。这次更名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从一所专科学校正式迈入了高等本科教育的行列,办学领域和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此期间,学校原有的黑石礁校区已成为教学与科研的核心基地。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海洋战略地位的日益提升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大连水产学院正式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这次更名不仅是学校综合实力增强的体现,更是其办学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的必然选择。它标志着学校从过去以水产学科为主的单科性学院,成功转型为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适应这一转型和扩招需求,学校在原有黑石礁校区的基础上,积极规划并建设了黄海校区,形成了新的办学格局。

黑石礁校区:历史根基与文化传承

黑石礁校区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地处风景秀丽的大连海滨,是大连海洋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校区,被视为学校的根脉所在。该校区始建于学校创立初期,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虽然后来学校的办学中心有所转移,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无可替代。

在功能定位上,黑石礁校区目前主要承担以下几方面的职能:

  • 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基地:该校区是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及各类培训项目的主要承办地,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了终身学习和提升技能的平台。
  • 部分科研机构与实验室:一些历史悠久的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仍设于此,持续开展着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 初创文化与企业孵化:依托其区位优势和学术氛围,校区也逐渐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之一。

尽管校区面积相对紧凑,但其绿树成荫的环境和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建筑群,无声地诉说着学校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是历代校友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的所在。

黄海校区:现代主校区与办学中枢

黄海校区,又称主校区,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原普湾新区)海洋大学路1号。该校区是学校进入21世纪后,为根本解决办学空间不足、适应扩招和学科发展需要而规划建设的新校区。其建设与投入使用,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办学重心转移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黄海校区占地面积广阔,规划科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是目前学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主体区域。其主要特点包括:

  • 核心教学功能区: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标准化的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的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以及规模宏大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科研环境。
  • 行政中枢:学校主要的党政管理机构、各教学学院办公楼均集中于此,是学校的指挥和管理中心。
  • 生活服务区:建有多个学生公寓组团、食堂、商业服务网点、体育场馆(包括体育馆、游泳馆、标准体育场等)以及校医院,形成了完整的生活服务体系。
  • 重点学科与科研平台: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等核心学院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均汇聚于此。

黄海校区以其崭新的面貌、完善的功能和强大的承载力,承载着学校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学校建设“全国一流海洋大学”目标的物理核心和形象代表。

渤海校区:实践教学与科研中试基地

渤海校区位于大连市所辖的瓦房店市(县级市)渤海街,前身可追溯至学校相关的实验农场或实习基地。该校区相较于黑石礁和黄海校区,其定位更为聚焦,特色更加鲜明,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应用科研需求。

该校区的核心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水产养殖实践基地:拥有大面积的露天养殖池塘、室内育苗车间、水生生物检疫池等设施,是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等专业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及教师开展相关应用研究的关键场所。
  • 海洋科学研究试验站:依托其毗邻渤海的区位优势,建有海洋环境监测站、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中试平台等,为海洋科学领域的现场观测、采样和试验提供了便利条件。
  • 专门性科研项目驻地:一些需要特定环境或大规模试验场地的科研项目长期在此驻扎进行研究工作。

渤海校区虽然不承担大规模的理论课程教学任务,但其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生产一线的重要桥梁,其作用不可或缺。它是学校“学研产”相结合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确保了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应用转化能力。

三校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与未来展望

大连海洋大学“一校三区”的布局并非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黑石礁校区承载历史与文化,黄海校区作为现代办学的主中枢,渤海校区则聚焦于实践与应用。这三个校区在地理上分布在大连的不同方位,面向黄海与渤海,形成了独特的“双海”布局,象征著学校立足区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阔视野。

在多校区管理模式下,学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各校区之间的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和管理协同。
例如,师资力量在不同校区之间流动授课,科研平台跨校区共享使用,学生根据培养方案的需要到不同校区进行学习或实践。这种模式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校区的独特优势,又有效整合了全校的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展望未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大连海洋大学的地位将愈发重要。学校的校区布局也必将随之优化和升级。可能的方向包括进一步强化黄海校区的主中心地位,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其承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深化渤海校区的产教融合功能,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海洋水产实践中试基地和产业化推广中心;同时,保护好、利用好黑石礁校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传承大学精神、凝聚校友力量的文化地标。通过三校区的持续协同与动态调整,大连海洋大学必将为培养更多卓越海洋人才、产出更多重大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73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46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