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浙工商职院校训)

关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详细阐述(综合评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作为其立校之本、精神之魂与育人准则,是理解该校历史传承、办学特色与发展愿景的关键切入点。校训并非孤立存在的文字符号,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特定的地域文化、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之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对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其校训更需紧密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使命,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深入解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不仅需要明确其文字表述,更需要将其置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剖析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丰富的时代内涵以及对师生员工乃至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包括校训如何体现“商科”特色与“工科”底蕴的融合,如何诠释“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以及如何在新时代激励学子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与实践者。
下面呢将围绕校训的确切内容、历史沿革、多维解读、校园文化体现、育人实践及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以期展现其作为学校精神标识的完整面貌与独特价值。
一、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确切表述与基本解读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崇商”。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精准地概括了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定位与价值导向。

“厚德”一词,源远流长,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核心在于强调品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师生员工以宽厚仁爱的品德来承载事业与人生。对于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而言,“厚德”是根基所在。它要求学校将德育摆在首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意识。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厚德”更具体化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诚信品质、敬业态度与合作精神,使其成为受社会尊敬、值得信赖的专业人才。

“崇商”则直接点明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历史渊源。“崇”有尊崇、推崇、致力于之意。“商”不仅指商业贸易活动,更涵盖了与现代商业、服务业、数字经济相关的广阔领域。浙江地处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区域,商业文化历史悠久,浙商精神闻名遐迩。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商”为名,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特别是商业流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崇商”体现了学校对商业价值的认同、对商业规律的尊重、对商业人才的着力培养,以及积极服务于商业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它鼓励师生钻研商科知识,掌握商业技能,勇于商业实践,创新商业模式,并在商业活动中坚守伦理道德。

“厚德”与“崇商”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厚德”是“崇商”的前提和保障,无德之商如同无源之水,难以持久,甚至可能危害社会;“崇商”是“厚德”在特定领域的具体实践和目标指向,高尚的品德需要通过卓越的商业实践来展现和升华。这一校训深刻揭示了学校培养既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又掌握扎实商业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坚定追求。


二、校训“厚德崇商”的历史渊源与确立背景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学校办学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追溯学校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厚德崇商”的由来与深意。

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1914年创建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在百余年办学史上,学校始终与国家和区域的商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早在创立之初,学校就肩负起培养商业人才、振兴民族工商业的重任。那个年代,“实业救国”思潮盛行,商业人才的培养尤为迫切。早期的教育实践中,就已经蕴含了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对应“厚德”)与商业技能培养(对应“崇商”)的双重基因。历经多次变迁、合并与发展,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商业、贸易、财会、管理等专业为主的办学格局。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与改革时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面临着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塑造校园文化的迫切任务。校训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其提炼工作被提上重要议程。在广泛征求师生校友意见、深入研究学校历史传统、结合时代要求与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厚德崇商”这一凝练而深刻的表述最终被确立为正式校训。

其确立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校训必须反映学校悠久的商科办学历史,延续重视商业人才培养的传统。
  • 凸显办学特色的需要: 在众多高职院校中,校训需清晰传达学校以商科为主、工商结合的鲜明特色。
  • 适应时代要求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商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德”,也要懂“商”。
  • 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 强调“厚德”,是对国家教育方针中“德育为先”原则的直接响应。
  • 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浙江是经济大省、市场大省,“崇商”契合了区域发展对大量高素质商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因此,“厚德崇商”校训的确立,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是学校对自身身份认同与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


三、校训“厚德崇商”的多元维度解读

“厚德崇商”校训内涵丰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


1.道德维度: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厚德”居于校训之首,彰显了道德修养的优先地位。
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的继承,更是对现代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学校坚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它要求未来的商业从业者:

  • 坚守诚信: 在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反对欺诈。
  • 秉持公正: 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秩序。
  • 勇于负责: 对企业、对客户、对社会负责。
  • 乐于奉献: 具有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情怀。

学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将“厚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专业维度:突出商科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崇商”明确了学校的专业聚焦领域和发展战略重点。在专业建设上,学校着力构建与区域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商科领域形成优势。它要求:

  • 追求卓越: 在商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上达到高水平。
  • 鼓励创新: 适应商业模式的快速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 注重实践: 强化校企合作、实训实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 开阔视野: 关注全球商业动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业人才。

“崇商”使得学校的教育目标非常清晰,即培养适应现代商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文化维度:融汇浙商精神与职业教育文化

校训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崇商”与闻名天下的“浙商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以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坚韧不拔、诚信守法的特质高度契合。学校将浙商文化引入校园,通过邀请知名浙商讲座、建立浙商文化研究机构、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让学生浸润在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中。
于此同时呢,校训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崇尚技能、重视实践的文化特质,将商科理论与商业实践紧密结合。


4.实践维度:体现知行合一的行动导向

校训不仅是理念的号召,更是行动的指南。“厚德”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崇商”则要求将所学的商业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解决真实世界的商业问题。学校强调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化学习、技能竞赛、创业孵化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四、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实践中的体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并非将校训束之高阁,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将其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实践的各环节,使其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1.环境浸润:视觉系统与校园景观

校训被醒目地陈列在校门、教学楼、图书馆、宣传栏等公共场所,成为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元素。学校可能建有蕴含校训精神的雕塑、文化石或景观小品,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校训的理解和认同。校徽、校歌、校史馆等文化载体也通常与校训精神紧密呼应。


2.制度保障:融入规章制度与评价体系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时,会充分体现“厚德崇商”的理念。
例如,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道德品质、社会实践、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等成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考核评聘中,师德表现、教学成果、产学研合作成效受到重视。


3.教育教学: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自觉挖掘和融入“厚德”元素,如讲授商业伦理、会计职业道德、营销社会责任等。
于此同时呢,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公司、商业项目实战等“崇商”导向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还可能开设诸如“浙商文化”、“商业伦理”等通识课程,系统阐释校训内涵。


4.活动载体:主题教育活动与社团实践

学校围绕校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

  • “厚德”系列:师德标兵评选、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爱心公益活动等。
  • “崇商”系列: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商战、企业家进校园、校企合作订单班等。

各类学生社团,尤其是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公益服务类社团,成为践行校训的重要平台。


5.榜样示范:师生校友的典型事迹

学校注重宣传在品德修养和商业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校友的先进事迹。师德高尚的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创业成功的校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厚德崇商”的精神,为在校生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榜样,增强了校训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五、校训“厚德崇商”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厚德崇商”校训展现出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深远的社会意义。


1.应对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一技能,更看重其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厚德崇商”校训所倡导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正好契合了这一趋势,有助于培养出既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又能担当社会责任的优秀公民。


2.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

浙江正在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商业作为流通环节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经济整体效率。学校培养的“崇商”人才,为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数字经济繁荣、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而“厚德”则确保了这些人才能够诚信经营、合规发展,为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贡献力量。


3.弘扬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

“崇商”蕴含着对专业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这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
于此同时呢,商业活动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又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校训鼓励学生在商业领域深耕细作,勇于创新,实际上是在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商业从业者。


4.增强文化自信与职业教育吸引力

“厚德”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商”呼应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实践。校训体现了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信和对发展道路的认同。
于此同时呢,这样一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训,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展现高职院校独特的育人魅力与价值,吸引更多优秀学子选择职业技能成才之路。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厚德崇商”校训,是其百余年办学历史的智慧结晶,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的集中表达。它深刻揭示了道德修养与专业能力并重的育人哲学,凸显了以商科为主的办学特色,融汇了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这一校训不仅引领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商业技术技能人才,更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商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演进,“厚德崇商”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继续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17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5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