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德州科技职院思政教育)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体上呈现出体系健全、重点突出、特色初显的良好态势。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以及浸润式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工作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出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在该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探索,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形成了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生源特点的思政工作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因此从战略高度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构建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学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委负有主体责任,将思政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保了思政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持续推进力度。

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教学部)作为主阵地,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则聚焦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宣传部负责理论武装、意识形态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各二级院系党组织负责落实落细各项具体任务。这种分工协作的机制有效整合了资源,形成了育人合力。
于此同时呢,学院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工作成效作为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通过专项督导、学生评教等方式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核心环节。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和改革,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必修课程,确保学时和学分足额到位。
于此同时呢,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职业院校特点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如“工匠精神培育”、“职业伦理与法规”等,丰富了课程内容供给,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院大力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项目式学习等互动性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利用在线课程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拓展了教学时空,提升了教学效果。师资是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学院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术交流和集体备课活动,持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课堂教学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生动。


三、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课堂之外,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开展日常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学院配齐建强这支队伍,强化其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要求他们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

党团组织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学院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青马工程”培训、主题团日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吸引优秀学生向组织靠拢,用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坚定其理想信念。学生社团活动是延伸思政工作手臂的有效载体。学院支持和引导理论学习型、文化体育型、志愿服务型、科技创新型等各类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发展,使其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四、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坚信“实践出真知”,将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着力推动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锤炼品格、奉献价值。

学院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实训、实习环节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强调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诚信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立志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广泛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赴革命纪念地、博物馆、新农村、先进企业等进行参观学习,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品牌。学院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大型赛会、环境保护、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实现思想成长与能力提升的统一。


五、文化育人:浸润式环境的营造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

学院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凝练和弘扬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校园氛围。通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表彰先进典型、开展学术道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优化校园环境布局,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等阵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心设计校园景观,融入教育元素,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承载育人功能的载体。举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艺术展演、名家讲座、经典诵读等,满足学生多元文化需求,提升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坚定文化自信。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育人新空间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主动顺应趋势,积极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学院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打造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传播主流价值,回应学生关切,创作推送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漫画、H5等),使思政工作活起来、动起来,有效提升了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培养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提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生骨干的网络素养和舆论引导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发声,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成为学生网络世界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澄清模糊认识,化解负面情绪,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和舆情研判机制,维护清朗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守护好学生的精神家园。


七、保障措施与持续改进

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坚实保障,并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

学院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确保思政课建设、师资培训、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网络平台建设等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持续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基础。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各项政策待遇,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再用研究成果反哺和指导实践创新,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学院还建立了常态化的工作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绩效考评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建议,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据此不断调整优化工作策略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螺旋式上升和可持续发展。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课程教学、细致入微的日常管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浸润人心的文化熏陶和与时俱进网络引导,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协同高效的育人体系。它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更着力于引导其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其未来走向社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尽管在实践中可能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整体的工作框架、实施路径和取得的成效是显著且值得肯定的,展现了职业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积极探索与有力作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31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93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