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江职院校训详解)

关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详细阐述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尚能、笃学、致用”,是该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与高度凝练。这八个字并非简单的词汇组合,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鲜明时代特征的价值导向系统,深刻地指引着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师生的行为规范。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不仅有助于理解学院自身的文化品格,更能洞察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厚德”是立身之本,强调品德修养的优先性,将立德树人置于核心地位;“尚能”是成才之基,凸显职业技能培养的核心地位,呼应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笃学”是进步之梯,倡导严谨务实、持之以恒的求学态度,为能力提升提供不竭动力;“致用”是价值之归,明确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与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这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塑造了江门职院学子独特的精神风貌与能力结构,也为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浪潮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面呢将围绕校训的每一维度,结合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展开详尽阐述。
一、 “厚德”:立德树人的根本基石

“厚德”位列校训之首,充分彰显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德”始终是个人安身立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周易》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万物。学院将“厚德”作为校训的起点,正是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践行。

“厚德”体现在学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融入。学院并非将德育视为孤立的课程或活动,而是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蕴含的德育元素、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邀请道德模范与劳动模范进校园、建设校史馆与文化长廊等方式,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厚德”聚焦于学生个人品格的锤炼。这包括:

  • 诚信品质:学院强调学术诚信、考试诚信、交往诚信,教育学生以真诚守信为立身之本,反对任何形式的欺诈与虚假行为。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与责任意识。
  •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心系国家前途命运。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其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职业操守: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学院结合各专业特点,强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公平竞争、服务群众等职业规范,为学生未来顺利步入职场、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职业人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 人文情怀:在强化技能培养的同时,学院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通过开设人文选修课、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爱之心,使其成为有温度、有情怀的技术技能人才。

“厚德”为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确保了学院培养的人才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人。这是人才培养的“根”与“魂”,为“能”、“学”、“用”提供了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二、 “尚能”:类型教育的核心特征

“尚能”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尚”有尊崇、注重之意,“能”即能力、技能、本领。“尚能”明确表达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对技术技能培养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今天,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服务发展的关键。

“尚能”理念在学院的办学实践中得到了全方位落实:

第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江门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尤其是智能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等重点发展领域。课程内容强调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对接,大量引入行业标准、企业案例。教学模式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窠臼,广泛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尚能”理念的直接传递者。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支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师、技术能手,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技术研发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最前沿、最实用的技术和技能。

第三,建设设备先进、环境逼真的实训基地。学院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
于此同时呢,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区域内的龙头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锤炼技能,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第四,建立健全技能竞赛体系。技能竞赛是检验和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通过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其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技能培养的良性循环。

“尚能”使得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具备了突出的职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能够迅速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这正是学院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三、 “笃学”:成就卓越的内在动力

“笃学”意为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学习。“笃”字强调的是一种踏实、专
一、持之以恒的态度。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尚能”的提升离不开“笃学”的支撑。校训将“笃学”置于“厚德”与“尚能”之后,意在表明高尚的品德是方向,突出的能力是目标,而勤奋的学习则是连接起点与终点的桥梁,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必经之路。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营造“笃学”的校园风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院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深入探究。通过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开放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使其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

二是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笃学”反对浮躁、急功近利的态度。学院通过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术要求、表彰学习标兵等措施,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刻苦钻研,追求真知。要求学生在技能训练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工作习惯,这本身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鼓励跨界学习与创新思维。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单一技能已难以应对复杂工作场景。学院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课、举办学术讲座、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积极了解相关领域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院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终身学习的热情。通过宣传优秀校友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并非仅限于在校期间,而是贯穿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持续过程,从而为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做好心理和能力准备。

“笃学”精神的培育,为学生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超越自我。


四、 “致用”:职业教育的价值归宿

“致用”是校训的落脚点,鲜明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属性。“致”有达到、实现之意,“用”即应用、实用、效用。“致用”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知识的堆砌或理论的空谈,而是要将所学知识、所练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解决现实问题,创造实际价值。这是检验“厚德、尚能、笃学”成效的最终标准,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宗旨所在。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致用”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需求,将人才培养融入产业链。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要求高度契合。校企合作建立的产业学院、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也成为学院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的基地。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研究。学院大幅提高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例,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
于此同时呢,鼓励教师围绕地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横向课题,使其在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

再次,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反馈机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是衡量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学院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并据此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基于“致用”效果的持续改进闭环。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致用”不仅包括应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也包含通过创新创造新的价值。学院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客空间、举办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他们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或有价值的服务,实现更高层次的“致用”。

“致用”使得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成果能够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也为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舞台。


五、 校训的内在逻辑与整体价值

“厚德、尚能、笃学、致用”这八个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完整价值链条和实践体系。

从内在逻辑看,“厚德”是前提,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确保所培养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尚能”是核心,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与重点,确保所培养的人是“有本领的人”;“笃学”是途径,为“能”的不断提升提供方法论保障和内在驱动力,确保所培养的人是“善于学习的人”;“致用”是目的,检验了德、能、学的最终成效,明确了学习的价值归宿,确保所培养的人是“能够贡献力量的人”。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德为导向,能为目标,学为桥梁,用为检验,形成了一个从价值塑造到能力培养,再到知识获取,最终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完整闭环。

从整体价值看,这一校训:

  • 是学院办学理念的集中表达。它清晰地传达了学院“立德树人、能力为重、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
  • 是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提供了基本规范和精神指引,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文化纽带。
  • 是学院社会形象的鲜明标识。它向外界展示了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定决心和鲜明特色,提升了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行动指南。在中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背景下,这一校训精准地把握了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为学院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尚能、笃学、致用”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着眼于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是指导学院一切办学活动的核心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一校训的指引下,一代代江职人砥砺品格、锤炼技能、勤奋学习、服务社会,为个人成长成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继续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一校训,对于学院把握发展机遇、提升办学质量、培育时代新人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42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2357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