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师范学院学校简介与校史概述
一、 学校概况与现状
猜你喜欢
集宁师范学院是一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自治区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察布市素有“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和“草原皮都”的美誉,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独特的地理区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潜在的外部机遇。
学校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文、理、工、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其核心使命是为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及周边地区的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同时兼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确立了“立足乌兰察布,面向内蒙古,服务基层”的服务面向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
在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方面,学校拥有泉山和白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广阔,校舍建筑总面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学校拥有:
- 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覆盖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 馆藏丰富的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为师生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 完备的体育场馆和学生活动中心,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已成为师资队伍的主体。学校还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国内外访学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教育实习、专业实训)、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尤其是在乌兰察布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基础教育领域,集宁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构成了基层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紧密围绕区域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师教育类专业作为传统优势领域,如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等,持续保持较强实力。
于此同时呢,学校积极发展应用型非师范专业,如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旅游管理、文化遗产等,努力实现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对接。学校还设有多个科研平台和研究所,围绕蒙古族历史文化、乌兰察布区域经济、基础教育改革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二、 深厚绵长的校史沿革
集宁师范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其发展脉络是内蒙古中部地区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的创办与成长,与新中国建立后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密不可分。
(一) 初创与奠基时期(1958年-1976年)
1958年,为适应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和普及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迫切需求,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下,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开始筹建,并于次年正式招生开学。这标志着本地区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师范教育的开端。建校初期,条件极为艰苦,师生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边学习,一边参与校园建设,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和学风传统。
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所重要的前身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广播函授大学乌兰察布盟分校也宣告成立,它利用广播、函授等远程教育形式,为在职教师和知识青年提供了宝贵的进修机会,开辟了多元化师资培养的路径。
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里,由于受到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发展进程步履维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广大教职工依然坚守教育岗位,以各种形式坚持办学,为地方保存和培养了一批教育人才。这一时期,可以视为学校在曲折中探索、在困境中坚守的奠基阶段。
(二) 恢复整合与稳步发展时期(1977年-2000年)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教育事业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步,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也进入了恢复整顿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教学秩序迅速恢复正常,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本地区多所与教师培养相关的学校经历了重要的合并与整合过程。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与乌兰察布盟教育学院、乌兰察布盟蒙古族师范学校等机构进行了实质性合并。这次整合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使其成为集师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于一体、兼顾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的综合性师范教育基地。
在这一时期,学校的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校园建设都得到了显著加强。办学层次从中师为主,逐步向大专教育过渡,开始承担培养专科层次小学和初中教师的任务。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德教育,突出师范技能训练,其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特点,成为支撑乌兰察布盟基础教育发展的宝贵力量。
(三) 升格本科与转型拓展时期(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学校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机遇。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积极的筹备,2009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原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等办学资源基础上,正式建立集宁师范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这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启了本科教育的新纪元。
升格本科后,学校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合格的本科教学体系。学校着力于:
- 制定符合本科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 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职称的本科教学师资;
- 加强本科课程、教材和实验室建设;
- 建立健全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本位的同时,积极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开始适度发展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学科布局从相对单一的师范类,向文、理、工、管、艺等多学科领域拓展,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加强了对乌兰察布地区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经济的研究,努力将办学特色与区域优势相结合。
例如,在蒙古学、草原生态、乳业经济、旅游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逐渐形成特色。学校还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其他高校以及蒙古国等周边国家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联系。
回顾集宁师范学院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中等师范学校,到综合性教师培训机构,再到今天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每一步都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它的历史,是与乌兰察布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5109.html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