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深圳职大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德业并进,自强不息”,是这所中国职业教育标杆院校灵魂的高度凝练,是其跨越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精神坐标与价值基石。这八个字,深刻蕴含着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独特理解与崇高追求,即不仅要求学生精进专业技能,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更要求学生砥砺高尚品德,修养职业精神,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升华。其历史渊源与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脉搏紧密相连,诞生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探索与崛起的初期,反映了在经济特区高速发展背景下,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对育人根本任务的深刻反思。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伴随着学校从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再到如今开启职业本科教育新篇章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每一次跨越,其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在传承中持续深化。“德业并进”明确了“成人”与“成才”的辩证统一,“自强不息”则彰显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洪流中,职业教育与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奋斗姿态和创新精神。可以说,这则校训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激励一代代深职人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更是观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演进的一个重要窗口。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训“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深度阐释与历史溯源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核心内涵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德业并进,自强不息”,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它由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部分构成,共同塑造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与价值导向。


1.“德业并进”:成人成才的和谐统一

  • “德”的维度:“德”在此处具有多层含义。它指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如诚信、仁爱、正直、责任,这是立人之本。在职业教育的语境下,“德”更强调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队协作、遵纪守法、服务社会的意识。对于未来将直接进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德”是确保其专业技能正向发挥、职业生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 “业”的维度:“业”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业、专业技能和未来的事业。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刻苦钻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成为所在领域的能工巧匠。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业”也代表着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即能够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
  • “并进”的哲学:“并进”是这一理念的精髓所在,它强调“德”与“业”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孰轻孰重的关系,而是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同步发展、相辅相成。学校坚信,一个只有技能而缺乏道德约束的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而一个空有德行却无立身之技的人,也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并对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因此,“德业并进”倡导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旨在培养既具精湛技艺、又怀高尚品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自强不息”:奋斗创新的时代精神

  • 文化渊源:“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它将自然规律的运行不息,引申为人应效法天道,刚毅坚卓,奋发图强,永不停歇。
  • 现实意义:对于身处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的职业技术大学而言,“自强不息”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它要求学生个体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和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唯有自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它激励学校自身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它也呼应了深圳“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体现了学校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使命感。
  • 与“德业并进”的关系:“自强不息”是实现“德业并进”的动力源泉。无论是个人品德的修养,还是专业技能的提升,都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艰苦付出的过程,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难以达到“并进”的理想境界。


二、 校训的历史生成与时代背景

校训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特定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演变的历史土壤之中。


1.创办初期的探索与定位(1993-2000年代初期)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立于1993年,正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初,深圳经济特区经历十余年高速发展,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当时,传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选择。学校作为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之路的使命。

在筹建和早期办学过程中,办学者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绝不能沦为简单的“技能培训所”。特区建设不仅需要技术能手,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职业道德、能适应未来变化的建设者。
因此,在确立办学理念时,如何将“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成为核心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及现代教育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共同为校训的萌芽提供了思想养分。“德”与“业”并重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开始清晰起来。


2.国家示范校建设时期的凝练与确立(2000年代中期)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为了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当时校名)成为首批立项建设院校之一。示范校建设不仅是对硬件设施、专业建设的投入,更是对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形成能够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变得尤为迫切。经过校内广泛的讨论、专家论证以及文化溯源,“德业并进,自强不息”最终被正式确立为校训。这一过程具有几个显著特点:

  • 回应时代需求:当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能、轻品德,或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校训明确“并进”,是对这种片面倾向的矫正,体现了教育的本真追求。
  • 契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学生的人格养成、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产业队伍的素质。校训精准地把握了职业教育育人的特殊要求。
  • 彰显地域特色:“自强不息”与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高度契合,赋予了校训鲜明的特区印记。

校训的确立,为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乃至后续的发展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3.迈向职业本科教育新阶段的内涵深化(2010年代至今)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成为必然。2018年以来,国家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开启了职业本科教育的新征程。

在这一历史性跨越中,校训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

  • “德”的层次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注重培育其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使其成为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创新中坚力量。
  • “业”的边界拓展:“业”不再局限于熟练操作,更强调掌握复合知识、具备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技术革新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
  • “自强不息”的新要求: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挑战,学校必须以更大的魄力改革创新,探索职业本科的办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这本身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当代实践。

校训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学校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的奋斗轨迹,其生命力在于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三、 校训的践行载体与文化浸润

校训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字表述,更在于它如何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使校训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将“德业并进”的要求具体化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课程,并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技能训练场,更是劳动教育、纪律教育、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重要平台。


2.贯穿校园文化建设

  • 视觉系统: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校门、教学楼、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上,出现在校徽、宣传册、官方网站等各类视觉载体中,时刻提醒师生铭记于心。
  • 典礼仪式: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大会等重要场合,校训是必讲内容,通过校领导阐释、优秀师生代表分享践行体会等方式,强化其仪式感和感召力。
  • 榜样选树:定期评选“师德标兵”、“技能大师”、“优秀学生”等,这些榜样的共同特质就是“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生动体现,他们的故事成为校训最鲜活的教材。


3.体现于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涵养德行的“人师”。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践行校训精神,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身就体现了对教师“德”与“业”的双重要求。


4.拓展至社会服务与合作

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服务,在服务中展现职业教育的价值与担当。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基地,将产业界对人才“德”与“业”的要求直接引入培养过程,使校训精神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四、 校训的深远影响与时代价值

“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检验,已经内化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基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塑造了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

这则校训使得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中国众多职业院校中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它传递出的是一种负责任、有追求、有底蕴的办学姿态,赢得了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校训精神的滋养下,成千上万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以“作风扎实、上岗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校友成为行业技术骨干、创业先锋或劳动模范,他们的成功实践是对校训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3.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理念借鉴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排头兵”,其校训所蕴含的“立德与精技并重”的育人观,对于纠正社会上存在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推动整个职业教育领域回归育人本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4.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当前,中国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新征程上,“德业并进”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任;“自强不息”则激励着职业教育战线勇于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将继续作为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大学的精神灯塔,指引其在探索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德业并进,自强不息”,是其办学历史与精神的结晶,是其育人理念与实践的指南,也是其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信心所在。这八个字,简洁而厚重,平实而深刻,必将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历久弥新,持续闪耀着智慧与理想的光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813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77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