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莆田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什么,简介(莆田学院校园文化简介)

莆田学院作为一所坐落于福建省莆田市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校园文化是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传统底蕴与现代理念协同共进的生动体现。学校植根于妈祖故里、滨海邹鲁的文化沃土,深受莆田“文献名邦”重教兴学传统和“勇闯天下、敢拼会赢”人文精神的深远滋养。其校园文化核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兼容并蓄”与“应用导向”的双重特质。一方面,它极力弘扬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将其融入师德建设、学生德育与志愿服务体系,塑造师生向善向上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它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形成了“校地协同、产学研用”的鲜明办学特色。整体而言,莆田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既坚守传统文化根脉,又拥抱现代大学使命,既注重内在品格塑造,又强调外在服务贡献的多元、动态、开放的文化体系,是驱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精神力量。莆田学院校园文化探析莆田学院的发展历程与莆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紧密相连。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等多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并于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一合并组建的背景,使得学校自诞生之初就天然地携带了多元的文化基因。工科的务实、医学的仁爱、师范的崇德、体育的拼搏以及侨校的开放特色,在校园内交汇融合,为形成丰富多彩、海纳百川的校园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地处闽中,面向台湾海峡,莆田本身作为“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以及历史上“家贫子读书”科举文化极盛之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妈祖文化和莆仙文化——深刻地渗透到校园文化的骨髓之中,成为其最鲜明的标识和最深厚的精神源泉。精神文化内核:妈祖大爱与传统美德的弘扬莆田学院校园文化的精神高地,深受妈祖文化的塑造。妈祖文化所蕴含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被学校提炼并升华为了育人理念和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

在立德方面,学校将妈祖的善良、正直、勇敢、无私等崇高品德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师生内化这些美德,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校训中的“厚德”二字,正是这一文化追求的集中体现。

在行善方面,志愿服务与公益精神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学校依托与妈祖文化发祥地毗邻的地理优势,组织师生广泛参与湄洲岛妈祖祖庙的志愿服务活动、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国际妈祖文化节的支援工作。学生们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在服务中践行“行善”理念,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在大爱方面,这种爱超越了地域和血缘,体现为一种博大的情怀。学校倡导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
于此同时呢,这种“大爱”也体现在服务地方、回馈社会的担当上。学校鼓励师生运用专业知识为莆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教育支援,还是科技文化下乡,都体现了莆田学院人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博大胸怀。行为文化风貌:勤学笃行与应用创新的实践校园文化最终要通过师生的行为得以展现。莆田学院的行为文化呈现出“勤学、笃行、应用、创新”的鲜明特点。

勤学之风源于莆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刻苦传统。历史上,莆田地区科举成绩斐�,读书氛围极其浓厚。这一传统在现代校园中转化为学生们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图书馆、自习室常常座无虚席,各类学术讲座、考研交流活动备受学生欢迎,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竞争环境。

笃行与实践是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的直接反映。莆田学院明确提出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因此,校园文化格外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工科、医学的实验实训,还是经管、文法的案例教学与专业实习,都占据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与众多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刀真枪”的实践机会。这种“在做中学”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锻炼了过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创新与创业精神在校园中日益勃发。学校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孵化空间和启动资金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许多学生结合莆田当地的产业特色(如医疗健康、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了敢想、敢试、敢干的创新文化。制度文化保障:协同融合与规范管理的框架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莆田学院的制度文化围绕“协同、融合、规范、人本”展开。

在校地协同方面,学校建立了与莆田市及下辖各县区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通过成立校地合作领导小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确保学校的发展与地方需求同频共振。这种深度协同的制度安排,使得妈祖文化研究、莆仙戏传承、医疗教育服务、工艺美术产业升级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项目,能够顺利纳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中,形成了文化共育、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

在内部融合上,学校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促进多校区、多学科文化的交融。尽管由不同院校合并而来,但通过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跨学科的平台项目、多元化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全员参与的文体盛会等,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壁垒和校区隔阂,增强了师生对“莆田学院人”这一共同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了校园文化合力。

在规范与人本管理上,学校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依法治校,规范教学、科研、管理各项流程。
于此同时呢,制度设计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理念,关注师生需求,保障其合法权益,营造了公平、公正、透明、有序的制度环境,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运行框架。物质文化载体:环境浸润与文化符号的呈现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文化的静态呈现和无声熏陶。莆田学院的校园规划、建筑景观、文化设施都成为了承载其独特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校园环境规划中注重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无论是建筑风格的考量,还是园林景观的设计,都试图体现闽中建筑的特色和滨海城市的韵味。校园内可能矗立着与妈祖文化或莆田历史名人相关的雕塑、碑刻,楼宇道路的命名也往往富含文化寓意,使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浸润。

文化设施是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图书馆不仅藏书丰富,还设有特色馆藏,如妈祖文化资料中心、莆仙地方文献库等。大学生活动中心、各类体育场馆、美术馆、音乐厅等设施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支持。这些场所不仅是功能性的,其本身也成为传播高雅艺术、弘扬主流价值的文化空间。

文化符号系统是精神的外化。校徽、校训、校歌、校旗等一套完整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集中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通过仪式教育(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日等)、文化宣传品、新媒体平台等渠道,这些符号被反复强调和传播,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共识、激发情感的文化纽带。文化活动品牌:特色凝聚与活力绽放的平台持续开展的品牌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力最直接的体现。莆田学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 妈祖文化节系列活动:这是最具标志性的品牌。学校通常会举办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祭祀典礼展演、文艺晚会、志愿者风采展示等,吸引校内外广泛参与,已成为研究和传播妈祖文化的重要学术高地和文化交流窗口。
  • 莆仙戏传承与推广活动: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是莆田的文化瑰宝。学校通过邀请名家进校园演出、开设相关选修课、成立学生戏曲社团、开展学术研究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 科技文化节与创新创业大赛:集中展示学生的学术科技作品和创新创业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大检阅。
  • 社团巡礼月: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微缩景观。社团巡礼月期间,各类学术、实践、文艺、体育、公益社团集中开展招新和展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提升了综合素养。
通过这些多层次、广覆盖的品牌活动,莆田学院的校园文化变得可感、可知、可参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莆田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系统。它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地域文化沃土,以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崇高引领,以“勤学、笃行、应用、创新”为行为导向,在学校各项制度的保障下,通过物质环境的浸润和品牌活动的绽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这种文化不仅塑造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更成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服务地方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强大软实力和内在驱动力。面向未来,莆田学院的校园文化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继续书写其育人育才、文化传承的时代新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822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716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