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定西师专校训详解)

关于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综合评述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德才并育,知行合一”是其办学精神与育人理念的高度凝练,深刻反映了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历史传承、时代担当与价值追求。这八字校训内涵丰富,结构严谨,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本质规律的精准把握。“德才并育”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与核心内容,强调品德修养与知识能力的同等重要性,不可偏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契合了教师教育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更要注重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行合一”则指明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它反对空谈理论、脱离实际的学习方式,倡导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能力,尤其对于未来将走上讲台的师范生而言,具备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的能力至关重要。二者有机结合,“德才并育”是“知行合一”的价值导向和内容基石,“知行合一”是“德才并育”的实现途径和最终体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这一校训不仅悬挂于校园、铭刻于石碑,更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成为引领师生言行、塑造学校品格的精神旗帜,为定西及周边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深度阐释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陇中地区教师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立校之本、育人之魂,集中体现于“德才并育,知行合一”这八字校训之中。这绝非简单的口号堆砌,而是学校在数十年办学实践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时代要求与地方需求,所形成的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鲜明实践导向的价值宣言。它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办学方向;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师生言行;如同一根标尺,衡量着教育成效。对校训的深入解读,不仅有助于理解学校的文化基因,更能把握其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 校训的文本溯源与核心内涵解析

“德才并育,知行合一”这一表述,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同时又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

审视“德才并育”。这一理念可追溯至中国古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选人用人思想,强调德行与才能的辩证统一。在定西师专的语境下,“德”具有多层含义:

  • 个人品德:指师生应具备的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勤俭自强、尊师爱生等基本道德规范。
  • 职业道德:特别是对于师范生而言,指向“师德”,即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崇高职业操守。
  • 社会公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规范、乐于奉献的公民意识。
  • 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怀祖国,服务人民,尤其是扎根基层、服务地方发展的志向。
而“才”则涵盖了:
  • 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前沿动态。
  • 实践技能: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的能力,对于师范生,重点是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 综合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
“并育”是关键,它强调“德”与“才”的培养不是割裂的、有先有后的,而是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融合共生的过程。学校教育要像阳光雨露滋养万物一样,同时浇灌学生的品德之根与才能之叶,避免产生“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的片面发展。这体现了学校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即真正的优质教育是完整人格的塑造。

探究“知行合一”。这一哲学命题源自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精髓,其核心在于反对将“知”与“行”分作两件事,强调真知必能行,不行不足以谓知之。定西师专将其作为校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突出实践的极端重要性:

  • “知”是基础:指通过课堂学习、书本阅读、教师传授所获得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这是行动的指南和前提。
  • “行”是关键: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是将“知”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检验、深化、发展“知”的唯一途径。
  • “合一”是目标:追求认识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更要能做到;不仅要理解理论,更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定西师专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学模式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知行合一”为“德才并育”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德的养成,不仅需要认知上的认同,更需要行为上的践行;才的提升,也离不开实践中的反复锤炼。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二、 校训与学校办学定位及师范教育特色的契合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同时兼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这一特定的区位和使命,使得“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具有了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从师范教育特色来看,“德才并育”直接对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专业标准都将师德师风置于首位,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定西师专培养的学生,未来大多将成为基层中小学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德”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们的“才”直接决定着基层教育的质量。
因此,学校必须将师德培育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将专业能力训练落到实处,确保毕业生既是道德楷模,又是业务能手。

“知行合一”则精准击中了传统教师教育中容易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师范生的成长,离不开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定西师专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推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一线优秀教师共同指导)等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只有当师范生能够将“知”与“行”紧密结合,他们才能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上迅速适应,有效教学。

beyond师范专业,对于学校开设的其他应用型专业,“知行合一”同样至关重要。它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具备岗位胜任力,能够为企业、行业解决实际问题,这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职业性的内在要求。


三、 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将“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在课程教学层面,学校构建了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课程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养选修课中强化“德”的教育;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品德熏陶。
于此同时呢,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改革教学方法,推广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学校精心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使校训精神具象化、生动化。

  • 围绕“德”育,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优秀校友报告会、志愿服务、爱心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围绕“才”育与“知行合一”,组织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调查、创业计划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应用知识的平台。
    例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就是检验其“知”(教学设计)与“行”(课堂讲授)结合程度的重要舞台。
通过这些活动,校训从文本走向了生活,从理念融入了体验。

在管理服务与环境育人层面,学校的管理制度、服务措施以及校园物理环境、人文氛围的营造,都渗透着校训的要求。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管理人员的服务育人、后勤人员的爱岗敬业,共同营造一个崇尚品德、尊重知识、鼓励实践的良好环境。校园内的景观设计、标语标识,也时常体现校训元素,使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四、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新时代背景下,“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价值。面对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对高素质人才和优秀教师的迫切需求,这一校训所倡导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路径,完全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发展战略。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迁,对“德”与“才”的内涵也需要不断丰富。
例如,在信息时代,需要强调信息伦理、网络道德;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这些都应是“德才”的新组成部分。同样,“行”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实验实习到参与线上实践、虚拟仿真项目、应对复杂现实挑战等,都对“知行合一”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望未来,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深挖校训内涵,将其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关键指标。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创新“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才并育,知行合一”这八个字,是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过去成就的基石,也是未来发展的航标。它凝聚着学校的教育理想,也承载着对每一位师生的殷切期望。唯有全体师生深刻理解、自觉践行这一校训,使其精神实质融入日常教与学的点点滴滴,学校才能在高等教育的浪潮中坚守特色、提升质量,为定西、为甘肃、为国家的基础教育和社会进步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条以德才为双翼、以知行为轨道的育人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858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420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