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大连理工校训历史)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校训的深度解析与历史脉络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作为一所依托国家重点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创办的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其校训不仅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更是其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文化内核的高度凝练。深入探究其校训的内涵与历史,对于理解这所学院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与发展之魂具有重要意义。学院的校训深刻汲取了母体学校——大连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与工科底蕴,同时又紧密结合了自身作为城市学院的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导向。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学院在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经过反复锤炼与实践检验后确立的精神圭臬。这一校训如同灯塔,指引着一代代城院学子在求知与成才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也如血液般融入了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凝聚师生校友、塑造学院品牌的强大文化软实力。校训的具体内容与核心阐释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校训是“求实、创新、进取、协作”。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指明了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师生应秉持的精神状态。求实:这是校训的基石,是学院立学立教的根本态度。“求”是探索、追求,“实”是真实、实在、实际。它包含多重含义:

其一,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要求师生在学术研究和知识探索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恪守学术道德,反对浮夸和虚假。在教学中强调理论基础扎实,在实践中注重解决真问题。

其二,脚踏实地,注重实践。作为应用型大学,学院尤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学好书本知识,更要具备强大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它倡导一种不尚空谈、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

其三,诚信为本,品德为先。“实”也体现在为人处世上,要求师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创新:这是校训的灵魂,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它体现了学院在新时代下的核心追求。

其一,鼓励思维创新。要求师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勇于质疑,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在教学模式上,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二,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学院紧密围绕城市发展需求,在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上突出应用性研究,鼓励师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技术方案和现实产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其三,支持机制创新。学院自身作为教育改革的产物,也一直在探索和创新办学机制、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进取:这是校训的姿态,体现了学院和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一,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它激励师生不满足于现状,无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上还是个人修养上,都要设定更高目标,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水平。

其二,坚韧不拔,勇于拼搏。进取之路必然伴随困难与挑战,校训倡导一种百折不挠、意志坚定的拼搏精神,鼓励师生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勇往直前。

其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进取也意味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实现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协作:这是校训的方法论,是现代社会中成功应对复杂挑战的关键。

其一,倡导团队精神。现代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无一不需要团队合作。校训要求学生摒弃个人主义,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分享、互助,共同完成复杂任务。

其二,注重学科交叉。解决复杂的城市综合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协作精神体现在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之间打破壁垒,协同攻关,形成集成优势。

其三,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学院倡导对外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汇聚各方资源,为人才培养和学院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平台。

这八个字相辅相成:“求实”是基础,无“求实”则“创新”成为无源之水;“创新”是方向,无“创新”则“求实”易流于固步自封;“进取”是动力,无“进取”则难以持续“求实”与“创新”;“协作”是保障,无“协作”则难以汇聚力量实现重大“创新”和持续“进取”。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历程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校训并非一蹴而就,其形成与发展深深植根于母体学校的文化传统、学院自身的创办背景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阔历史之中。母体学校的文化滋养

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大工”)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其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早已成为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城市学院在创办之初,自然深受这一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学院的校训“求实、创新、进取、协作”可以看作是对大工校训精神的继承、发扬和个性化诠释。它完整保留了“求实”、“创新”、“进取”这三个核心关键词,这清晰地表明了学院在精神血脉上与大工的一脉相承,确保了办学初心和文化根魂的不变。
于此同时呢,将“团结”转化为更具时代行动特色的“协作”,并调整了词汇的顺序,这一变化体现了学院在继承中的创新思考。

创立初期的探索与定位(2003年前后)

学院成立于2003年,正值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创始之初,学院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一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光环下,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传统的学术型校训并不完全适用,必须确立一个能指引这一新型办学模式的精神旗帜。在筹备和建院初期,学院创办团队和早期领导者对大工校训进行了深入研讨,结合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初步提出了以“求实”、“创新”、“进取”、“协作”为核心元素的理念框架。这一时期,校训更多是以一种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形式存在,用于凝聚共识、指导初期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组建和管理制度设计。

发展过程中的凝练与确立(200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

随着学院步入正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体系逐渐完善,校园文化开始积淀。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对最初的理念框架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学生科创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等领域,“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好”逐渐成为城院学生的鲜明标签。这些生动的实践反复验证了“求实、创新、进取、协作”这组理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于是,学院通过正式程序,将其明确确立为官方校训,并向全院师生广泛宣传和阐释。它从最初的指导思想,固化为了全院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一时期,校训开始被写入学院章程、招生简章、宣传材料,并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史教育等重要仪式反复强化,深入人心。

新时代的深化与弘扬(近年来)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转型加速,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倡导“新工科”建设,强调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领域对独立学院提出了转设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学院的校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求实”更加强调与产业现实需求对接;“创新”侧重于培养跨界整合能力和创业精神;“进取”体现在学院自身积极应对转设挑战,开拓发展新局面的决心;“协作”则深化为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全新育人生态。校训不仅是学生的成长指南,也成为学院在改革深水区中破浪前行的精神动力。学院通过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等多种形式,将校训精神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其生命力在新时代愈发蓬勃。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全方位体现校训绝非墙上的口号,而是真正融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血脉的行动指南,体现在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
  • 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厚基础(求实)、重前沿(创新)。基础课程要求严谨扎实,同时大量开设研讨课、项目式学习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 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完善的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实践体系。建有众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求实”舞台。毕业设计题目大量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
  •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增加项目报告、作品展示、团队答辩等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求实、创新、协作)。
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中的体现
  • 科研导向:学院的科研工作不追求纯理论的前沿探索,而是聚焦于应用技术研发和城市发展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求实),鼓励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的“微创新”和集成创新(创新)。
  • 团队攻关:科研项目通常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团队(协作)联合申报和开展研究,培养学生参与,形成师生学术共同体。
  • 成果转化:积极推动专利和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服务地方发展,体现了从“求实”(研究真问题)到“创新”(产生新方案)再到“协作”(与企业合作)的完整闭环。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体现
  • 学术科技活动:大力支持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科技文化节,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 文体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运动会、文艺比赛等培养拼搏精神(进取)和团队荣誉感(协作)。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做到“知中国,服务中国”(求实)。
  • 榜样选树:评选表彰在学术、创新、实践、公益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诠释校训精神。
在管理服务体系中的体现
  • 管理理念:学院行政管理倡导服务师生、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求实),并不断推进管理流程优化和信息化建设(创新)。
  • 后勤保障:后勤部门以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为师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为目标,其默默无闻的奉献本身就是“求实”精神的体现。
  • 校友工作:构建校友网络,促进校友与学院、校友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形成支持学院发展的强大外部力量。
校训对学子与学院的深远影响“求实、创新、进取、协作”的校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已经转化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独特的文化基因,对一代代学子的成长成才和学院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塑造学子的独特气质与竞争力

深受校训熏陶的城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通常展现出明显的共性特质:他们不好高骛远,能够从基层岗位踏实干起,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求实);他们思维活跃,不拘泥于成法,能提出新想法并乐于尝试(创新);他们充满干劲,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学习欲望,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进取);他们善于沟通,具有团队意识,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并贡献力量(协作)。这些特质使得他们在尤其是各类企业中得到高度认可,形成了学院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众多校友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成就,成为了校训精神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奠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

校训为学院在复杂多变的高教环境中提供了稳定的价值锚点。无论是在顺境中扩张发展,还是在面临转设等重大挑战时,校训所倡导的精神都是学院凝聚人心、研判方向、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求实”让学院能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创新”驱动学院不断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进取”赋予学院克服困难的勇气;“协作”帮助学院最大限度整合内外部资源。这八个字共同构成了学院的核心软实力和内在驱动力,使其能够历经风雨,保持定力,持续向前。

贡献于地方与行业的发展

学院扎根大连,辐射全国,其培养的人才和产出的成果直接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关行业。校训精神通过毕业生和科技成果外溢到社会各个领域。成千上万具备“求实、创新、进取、协作”精神的工程师、管理者、创业者,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在更广阔的层面上践行和传扬着学院的校训文化,使其影响力超越了校园的围墙。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校训“求实、创新、进取、协作”是一个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它源于历史,成于实践,融于血脉,指引未来。它既是学院对母体学校光荣传统的继承,也是自身办学定位和时代使命的鲜明昭示。这八个字,简洁却有力,平凡而深刻,它将继续作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精神旗帜,引领其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24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92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