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有出过什么知名人士吗(黔东南职院知名校友)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方性高职院校,自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在许多人传统观念中,高职院校似乎与“培养知名人士”或“产出杰出校友”关联不大,但这一看法有失偏颇。职业教育的价值恰恰体现在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扎根基层、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的实践者和领导者。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知名校友群体,正是这一价值的生动体现。他们或许并非尽人皆知的公众人物,但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家乡建设的舞台上,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名人”和“佼佼者”。这些校友主要分布在推动黔东南州特色产业发展、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和技艺、投身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以及创业致富并反哺乡梓等领域。他们的“知名度”更多体现在行业内部、地方社会以及所服务的社区群众之中,是以实实在在的贡献和成就书写了另一种形式的“成名”之路。他们的故事,共同勾勒出一幅职业教育赋能个人成长、助力区域发展的生动画卷。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紧密围绕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这片美丽而独特的土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用型人才。这些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其中涌现出的许多优秀代表,虽然在大众传媒中的曝光度不及学术型大学的校友,但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建树、对地方发展的贡献以及在其所处社群中的影响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名人士”。他们的成名,是实干出来的,是得到行业认可和群众称赞的。


一、 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与行业骨干

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农业、旅游业和手工业资源,学院的相关专业为这些产业提供了直接的人才支撑。许多校友毕业后深入生产一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实际力量。

  • 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在果树栽培、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专业领域,一批校友成为了技术推广的核心人物。他们中的佼-佼者,有的受聘于大型农业企业担任技术总监,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生产,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有的则自主创业,成立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田专家”、“土秀才”。他们的名字在当地农业圈内广为流传,是乡亲们遇到技术难题时最先想到的求助对象。
  • 旅游行业的精英:黔东南是旅游大州,学院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行业人才。众多校友成长为知名旅行社的王牌导游、高星级酒店的管理者、旅游景区的运营负责人。他们不仅精通业务,更深谙本地民族文化,是向外来游客展示“多彩贵州”、“魅力黔东南”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名片。其中,一些校友因出色的服务技能、卓越的管理能力或在旅游策划方面的创新思路,在省级、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大奖,从而赢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声誉。
  • 工艺美术领域的巧匠:结合黔东南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学院的相关专业致力于培养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人才。不少校友在银饰锻造、刺绣、蜡染、侗布制作等领域深耕,他们并非固守传统,而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眼光,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其中一些人创立了自己的民族工艺品品牌,其作品成为备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甚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他们本人也因此成为省级、州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工艺美术界享有盛名。


二、 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扎根于民族地区,肩负着文化传承的特殊使命。其校友中,有一批人自觉承担起守护和弘扬苗族、侗族等世居民族文化的重任。

  • 民族艺术舞台上的明星:学院艺术系的毕业生中,不乏优秀的歌手、舞者和乐器演奏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加入了州、省乃至国家级的专业艺术团体,参与大型民族歌舞剧的演出,如《仰欧桑》、《侗族大歌》等,在国内外的舞台上精彩亮相,用艺术的形式传播民族文化,获得了诸多奖项和荣誉。虽然他们的名字大众可能不熟悉,但在民族艺术领域,他们是备受尊敬和认可的艺术家。
  • 民族文化的研究与教育者:部分校友选择继续深造,最终进入文化馆、博物馆、研究所或中小学、其他职业院校工作,成为民族文化的研究者、策展人或教师。他们致力于苗族古歌、侗族大歌、民族语言、民族历史等领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出版普及读物,为民族文化的学术积累和教育传承做出了扎实的贡献,是文化界的知名专业人士。
  • 用新媒体传播文化的先锋:随着时代发展,一批年轻校友利用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生动地展示黔东南的民俗活动、乡村生活、手工技艺、美食美景。他们凭借独特的内容和持续的耕耘,积累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成为了网络上的“网红”。这种新型的“知名度”,极大地提升了黔东南民族文化的能见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无数网友对这片土地的向往。


三、 扎根基层、服务乡里的公共服务者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是基层公共服务队伍的重要来源。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许多校友选择回到家乡,在最基层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成为了服务群众、带领发展的“主心骨”。

  • “文武双全”的村干:一大批毕业于畜牧兽医、农林技术、社区管理等专业的校友,通过选举或聘用,担任了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等职务。他们懂技术、会管理、了解农村,是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力量。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的工作切实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名字在所在的乡镇、村庄家喻户晓,深受群众爱戴。
  • 医疗卫生战线的守护人:学院护理、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大量充实到州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他们中的优秀者,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成长为科室骨干、院长,或是群众交口称赞的“最美乡村医生”。在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他们挺身而出,坚守一线,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他们的贡献和名字被当地人民深深铭记。
  • 优秀的人民教师:特别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多回到了家乡的幼儿园和小学任教。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因其充满爱心、方法独到、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州、省乃至全国级别的“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他们影响了成千上万名孩子的成长,是学生和家长心中当之无愧的“名师”。


四、 创业致富并反哺桑梓的企业家

职业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学院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了一批敢于开拓、成功创办企业的校友企业家。

  • 特色食品与餐饮业的开拓者:依托黔东南丰富的生态食材和独特饮食文化,一些校友创办了食品加工厂,将酸汤、鱼酱、腊肉、蓝莓等地方特产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还有的校友开办了主打苗侗风味的餐饮连锁店,成功地将民族美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他们的企业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成为了宣传家乡风味的重要载体。
  • 民族服饰与文创产业的经营者:如前所述,一些从事工艺美术的校友,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业家。他们建立工作室或公司,整合当地绣娘、银匠等资源,进行规模化、市场化运作,既保护了传统手艺,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带动了就业。他们的品牌在特定消费群体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心怀家乡的慈善家:这些创业成功的校友,很多都秉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回馈母校,捐资助学,设立奖学金;他们支援家乡建设,修路架桥,扶贫济困。他们的善行义举,使其在商界成功者的身份之外,更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成为地方上德才兼备、受人尊敬的知名企业家。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知名人士”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群体。他们的知名度或许更多是区域性的、行业内的,但他们的贡献是实实在在、深入人心的。他们用行动证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其毕业生完全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衡量一所学校的成就,不仅要看其培养出了多少顶尖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更要看它为社会输送了多少恪尽职守、技艺精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建设者。从这一点来看,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无疑是成功的,其校友们的奋斗故事和卓越成就,共同构成了这所学院最亮眼的名片和最宝贵的社会财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26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43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