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浙江汽院思政如何)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评述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汽车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育人格局。学院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不仅技艺精湛,更需理想信念坚定、职业道德高尚、具备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
因此,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位置,通过顶层设计的系统化、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化、实践活动的多元化以及校园文化的浸润化,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生态。其教育实践不仅注重与汽车专业特色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还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成长规律,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道德保障。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详细阐述

在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自身办学定位与行业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命线,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且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 坚强的组织领导: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条线的育人资源和力量,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 完善的制度体系:学院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文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 充足的资源投入:学院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研修、实践活动开展、网络平台建设等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得到充分满足,为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核心渠道。学院致力于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 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再向“学生价值体系”的转化。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师们注重将宏大的理论叙事与鲜活的社会现实、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辩论,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真理的理解和认同。
  • 强化师资队伍: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计划,通过引进、培养、研修等多种途径,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研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持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 突出职业特色:在教学内容上,特别注重与汽车行业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相结合。
    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时,深入剖析汽车行业典型案例,弘扬“工匠精神”;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结合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行业使命感,使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三、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深度融合

学院坚决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仅是思政课教师职责的思维定式,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深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价值引领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汽车构造课程中强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阐释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实训操作中培养安全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思政教育如盐化水般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 强化日常教育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深入课堂、宿舍和学生活动,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困难帮扶等方式,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引导和疏导,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在润物无声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 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师教学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评选表彰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教师,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 实践育人:拓展载体与丰富形式

学院坚信实践是培养人、锻炼人的最佳途径,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

  • 品牌化社会实践: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长,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汽车保养知识普及、环保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服务,让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砥砺品格。
  • 特色化专业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习实训环节。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仅考核其专业技能,更关注其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和职业道德表现。与企业导师协同,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 仪式教育与传统节日教育: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重大活动,以及国庆节、建党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 文化育人:营造优良校园生态

学院着力建设具有汽车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营造崇尚技能、热爱劳动、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 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布置中融入汽车元素和思政内涵,如设立杰出校友、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宣传栏,建设汽车文化馆、校史馆,在实训场地张贴安全警示和操作规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教育载体。
  • 精神文化培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举办“技能文化节”、“汽车论坛”、“大师讲座”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优秀校友来校分享成长经历与奋斗故事,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
  • 网络阵地建设: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推出系列网络文化产品,如微党课、短视频、主题文章等,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六、 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与水平

学院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 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培训、访学、社会实践等途径,持续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确保这支核心队伍战斗力旺盛。
  • 辅导员队伍:严格选聘、精心培养、畅通发展,推动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提升其应对复杂情况、开展深度辅导的能力。
  • 专业课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其育人意识,提升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使其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完整、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它并非孤立的理论说教,而是紧密围绕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深度融合专业教学,广泛拓展实践路径,浸润于校园文化,最终服务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这一体系有效地将国家社会的宏观要求、学院发展的中观布局与学生个人成长的微观需求结合起来,塑造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面向未来,学院仍需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为其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更加磅礴和持久的精神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33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24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