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河北建院思政教育如何)

关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评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扎根燕赵大地、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省属本科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具有鲜明工科院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育人格局。总体而言,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体系完备、特色突出、实效显著的特点。学校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确保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学校紧密结合建筑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将服务于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的职业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工程伦理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深度融合,形成了“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校注重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党团组织建设等多维度路径,营造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解析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保障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其置于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进行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学校牢固确立并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等关键议题,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明确、任务清晰、责任到位。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调研,指导思政课改革,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形成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

学校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发挥主力军作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理论宣传、学生管理、校园文化、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育人合力。各二级学院(系)党组织具体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融入专业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日常教育之中,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有效协同。

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保障机制。在制度保障上,制定和完善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考核、辅导员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在经费保障上,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教师培训、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项目的投入。在考核激励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各学院及其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等挂钩,激发了各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致力于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

(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突出时代性与针对性

  •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课程内容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 紧密结合现实与校情: 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国内外形势政策变化及时融入教学,同时注重挖掘河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学校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的生动案例,使理论教学更加鲜活、接地气。
  • 回应学生思想关切: 针对95后、0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以及工科学生逻辑思维强等特点,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学生在成长成才、专业学习、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增强课程的亲和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实效

  • 推广互动式教学模式: 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辨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升课堂参与度和获得感。
  • 善用现代信息技术: 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运用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将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赴西柏坡、李大钊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深入城乡社区、建筑工地开展社会调查和专业服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筑牢育人根基

  • 严把政治关与业务关: 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选聘和培养思政课教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访学进修,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 健全培训与发展体系: 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搭建交流研讨平台。实施“名师培育计划”,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标准,突出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激发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三、 特色路径探索:“课程思政”与行业精神融合
作为一所建筑类特色院校,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显著亮点在于将价值塑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一)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学校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树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意识,结合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管理等不同专业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内在逻辑。例如:

  • 在工程技术类课程中,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工程伦理、质量安全、生态环保意识。
  • 在建筑设计与规划类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美学素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观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担当。
  • 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课程中,突出诚信守法、廉洁自律、公平公正的职业操守,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法规的教育。

通过教学设计,使这些思政元素像盐溶于水一样,自然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弘扬与传承行业精神与文化

学校注重将建筑行业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讲述鲁班等古代匠师和现代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敬畏。积极传承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勤勉务实的光荣传统,利用校史馆、优秀校友事迹等资源,激励学生立志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人文关怀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使命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自豪感。

(三)搭建“专业+思政”实践平台

依托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校企合作项目等实践环节,创设“专业+思政”的实践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社会场景中,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感受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肩上的社会责任,锤炼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历史建筑测绘保护、乡村规划志愿服务、抗震防灾知识普及等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强化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意识。



四、 多维协同育人:构筑“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致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一)全员参与,凝聚育人合力

  • 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深入学生一线,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 专业教师队伍: 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价值引领,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 管理服务人员: 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理念,在各自的岗位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和安全保障。
  • 优秀校友与校外导师: 邀请行业专家、劳动模范、优秀校友进校园,分享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拓展育人资源。

(二)全过程贯穿,覆盖育人各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局限于某个年级或阶段,而是贯穿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新生入学教育聚焦适应性教育和理想信念奠基;大学期间持续进行理论教育、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指导;毕业教育则强调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感恩奉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设计递进式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三)全方位渗透,拓展育人空间

  • 校园文化建设: 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仪式教育活动,举办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社团活动、名家讲座等,打造具有建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推送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开展线上主题教育,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筑牢网络思想阵地。
  • 心理健康教育与资助育人: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成才。
  • 党团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青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对学生党员、团员的教育管理,开展主题鲜明的党日、团日活动,吸引优秀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 育人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加坚定。校园整体精神风貌积极健康,学风严谨务实。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许多校友成长为城乡建设领域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未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实现所有课程同向同行的深度协同;需要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激发各方面育人主体的内生动力。学校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行业进步和区域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6045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39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