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宁夏理工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宁理工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宁夏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其校训不仅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更是其办学历史、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该校的校训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源远流长,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诗经·卫风·淇奥》,后经儒家经典《大学》引用并阐释,用以比喻君子在品德与学问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修养过程。宁夏理工学院将这一富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格言确立为校训,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从历史维度看,它连接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高等教育精神,体现了学校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从现实维度看,“切磋琢磨”精准地契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强调知识的精研、技能的锤炼、品格的塑造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持续深化的过程。这既是对教师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的鞭策,也是对学子勤勉向学、磨砺技能的期许。在宁夏理工学院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数十年历程中,此校训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师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理想,在时代的浪潮中追求卓越,逐渐内化为学校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奋进的强大力量。理解其渊源与内涵,对于把握宁夏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与精神内核至关重要。宁夏理工学院校训的详细阐述
一、 校训的文本溯源与经典内涵

宁夏理工学院的校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直接源头是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大学》在阐释“诚意”、“正心”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时,引用了《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句子:“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文是赞美一位有文采、有德行的君子,其修养过程如同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般,需要经过一道道精细的工序。

具体而言,这八个字蕴含了古人制作器物的四种不同工艺,各有深意:

  • “切”:指将骨、角等原材料进行初步的剖解和分割,是成型的基础。引申为学习或研究中的初步接触、广泛涉猎和基础积累阶段,需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分类。
  • “磋”:指对初步成型的物件进行粗磨,使其初具轮廓。引申为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进行深入的讨论、辨析和切磋,使认知更加清晰、系统。
  • “琢”:指用工具精心雕刻玉石,使其显现出纹理和图案。引申为对学问或技能的精雕细刻,追求专业领域的深度和精度,是专业化、精细化的过程。
  • “磨”:指对已成型的玉器进行最后的抛光打磨,使其温润光滑,光彩照人。引申为品德修养的最终锤炼,使人格臻于完善,达到内在外在的统一与和谐,光芒自内而外散发。

因此,这句古训完整地描绘了一个从粗到精、由表及里、持续不断的进阶过程。它强调的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一种严谨细致的态度,一种通过反复实践和反思以达到至高境界的修行理念。
这不仅适用于古代君子的道德修养,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知识探索、技术创新和人格完善。


二、 宁夏理工学院采纳此校训的历史背景与动因

宁夏理工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宁夏石嘴山联合职业大学,是一所依托当地工业城市背景创办的职业大学。学校在创建初期,面临着办学条件艰苦、资源相对匮乏等挑战。在如此环境下,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力量来支撑。

学校在确定校训时,选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古典名句,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深刻考量:

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这一培养过程恰恰如同“切磋琢磨”:学生需要先“切”即打好理论基础,再通过实验、实训、实习进行“磋”和“琢”,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最后在岗位实践中“磨”砺,成为熟练的、有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校训直观地揭示了技能养成和人才成长的渐进性与实践性。

体现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宁夏地处西北,民风淳朴,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石嘴山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工业文化中蕴含着严谨、求精的工匠精神。“切磋琢磨”所蕴含的坚韧、细致、追求完美的品质,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工业精神高度契合。
于此同时呢,在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时代所需。

再次,彰显文化自信与育人导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校选择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从古代经典中汲取智慧,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这避免了校训的雷同化和口号化,赋予了学校精神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品格。它将育人的目标不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提升到了人格塑造和品德修养的高度,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

激励师生在困境中奋发图强。对于初创时期条件艰苦的宁夏理工学院而言,校训中的“切磋琢磨”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它告诉师生,卓越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砺和持续的努力。这种精神鼓励师生克服困难,潜心教学与科研,将学校这块“璞玉”一点点雕琢成器,这本身也是学校自身发展历程的写照。


三、 校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多维解读

宁夏理工学院的校训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些维度共同构成了校训丰富的内涵体系。


1.为学之维:追求真理,精益求精

在大学的核心使命——求知与育人方面,校训要求师生对待学问要有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追求。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在教学上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在科研上要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经历从广泛涉猎到专精深入的完整过程。它倡导一种沉静的、深入的学风,反对浮躁和功利,鼓励师生在学术的殿堂里不断“切磋”,持续“琢磨”,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2.技能之维:锤炼技艺,匠心独运

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校训完美诠释了技能养成的本质。“切”是认识工具、理解原理;“磋”是反复练习、掌握要领;“琢”是提升技巧、解决复杂问题;“磨”是达到娴熟、形成技艺美感乃至创新。这体现了对“工匠精神”的高度推崇,要求学生像传统匠人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对待所学的专业技能,追求技艺的极致和完美。


3.品德之维:修身养性,砥砺品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校训将人才的品德修养置于核心位置。“如琢如磨”尤其强调个人品格的锤炼过程。它意味着大学生的成长,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增长,更是思想道德的升华。要通过自我反省、社会实践、文化熏陶等方式,不断去除不良习气,培养诚实、守信、责任、合作等优良品质,使自己的内心如同经过打磨的美玉,温润而坚实,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4.交往之维:相互砥砺,共同进步

“切磋”一词本身就有相互研讨、共同商讨的含义。校训暗含着对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期待。它倡导一种开放、互动、合作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应如古人“如切如磋”般,就学术问题、人生理想进行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启发、相互砥砺中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这有助于形成活跃的学术共同体和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 校训在宁夏理工学院办学实践中的体现与浸润

校训并非悬置于空中的口号,而是深深融入了宁夏理工学院的办学实践,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在教学环节,学校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注重基础(切)与专业(琢)的衔接,大力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磋”(实践操作)的机会。推行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琢磨”知识、提升能力。对学生的考核不仅关注期末成绩,更注重过程评价,观察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与进步,这正是“切磋琢磨”过程的体现。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致力于构建“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除了专业教育,还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旨在全方位地“琢磨”学生的品格、思维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技能大赛,在与高手过招中“切磋”技艺,查找不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集体协作和社会服务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倡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切),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琢),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崇高境界(磨)。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学培训、开展教学评比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切磋琢磨”的平台。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训是核心元素。它被镌刻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出现在学校的宣传材料、官方网站和重要活动中,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进行宣讲,使其深入人心。学校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让“切磋琢磨”的精神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

在学校发展战略层面,宁夏理工学院自身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奋斗史。从最初的职业大学,到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再到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学校正是在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雕琢自身,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这种发展路径正是校训精神的宏观体现。


五、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宁夏理工学院的校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它是应对时代挑战的精神资源。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下,那种急于求成、浮于表面的心态尤为有害。校训所倡导的沉潜、专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克服浮躁风气、应对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品质。

它是弘扬工匠精神和建设质量强国的内在要求。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宁夏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其校训的核心要义与工匠精神高度一致。培养具有“切磋琢磨”精神的学生,就是为制造业强国、质量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这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具有战略意义。

再次,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如琢如磨”将品德修养置于人才成长的关键位置,这与新时代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完全吻合。它提醒教育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通过校训的浸润,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它是构建学校特色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在高等教育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独特的大学文化和精神传统是一所大学区别于他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宁夏理工学院的校训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历史传承,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文化能够增强师生和校友的认同感与凝聚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宁夏理工学院的校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它源自古老经典,却闪耀着时代光芒;它文字简洁,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宁夏理工学院数十年来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精神写照,更是指引其未来发展方向、激励一代代宁理人不断追求卓越的永恒灯塔。在它的照耀下,宁夏理工学院必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为地方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经得起“切磋琢磨”的优秀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6067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33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