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都匀(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都匀)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都匀校区(以下简称“都匀校区”)是贵州省黔南州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与技术技能培养的双重使命。校区立足黔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民族性、技术性、开放性”为核心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民族文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体系。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校区逐步形成“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区域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校区依托黔南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苗绣、枫香染等非遗技艺融入课程体系,打造特色育人品牌,成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黔南州农业学校,2001年更名为现名并迁至都匀市现址。都匀校区作为主校区,占地面积83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覆盖一、二、三产业。办学定位强调“服务民族地区、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培养适应黔南州“四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时间重大事件
1987年黔南州农业学校成立
2001年升格为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2015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
2020年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都匀校区现有38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专业布局紧密对接黔南州茶叶、刺梨、旅游等支柱产业,形成“现代农业”“民族文化旅游”“智能制造”三大专业集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方向”模式,融入民族技艺传承内容,如民族服饰设计、传统建筑工艺等课程占比达15%。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校企合作企业就业对口率
民族文化类民族工艺美术、旅游管理贵州非遗保护中心、西江千户苗寨文旅集团89%
现代农业类茶叶种植与加工、畜牧兽医都匀毛尖集团、黔南州农科院92%
智能制造类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吉利汽车、贵州航天电器85%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校区现有教职工4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通过“名师工作室”“技艺大师工作站”等平台引进非遗传承人12名,构建“理论教师+企业导师+技艺大师”三维师资结构。实训基地总面积3.2万平方米,建有茶艺实训中心、智能制造车间等68个实训场所,设备总值1.2亿元。

指标都匀校区省内同类院校平均
生师比18:122:1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35%28%
实训设备值(万元)120009500

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78%,其中63%进入中小微企业。校区建立“双创”孵化基地,累计培育少数民族创业项目47个。社会培训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覆盖2.3万人次,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

民族特色与文化传承

校区设立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开发《苗族银饰制作》《布依族枫香染》等8门特色课程,组建“民族文化技艺班”,年培养非遗传承人才200余人。通过“校企社”联动模式,与当地村寨合作建立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推动苗绣、牙舟陶等技艺产业化发展。

发展挑战与优化路径

当前面临产业升级加速与人才培养周期滞后矛盾,需加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议深化“政校行企”四方协同,构建“订单班+产业学院”培养体系;扩大民族技艺数字化传承范围,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强化乡村振兴服务能力,针对农村电商、生态农业等新业态开发培训项目。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都匀校区通过二十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民族职教特色和区域服务能力。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产教深度融合、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等方面持续突破,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经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8699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11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