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改写后的关键词为: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

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是广东省肇庆市一所专注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上。学校依托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优势,开设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汽车维修等贴合区域产业需求的专业,形成“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创孵化”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建设省级实训基地等举措,使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78年创立的肇庆机械技工学校,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专,并正式更名为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作为肇庆市属公办职业院校,学校以“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重点服务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学校占地280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现有在校生规模达8500人,其中高职专业与本科院校的“3+证书”升学率连续三年超过45%,彰显其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特点。

年份在校生人数专业总数校企合作企业数
2020720028126
2023850035212

专业体系与课程改革

学校构建了“智能制造+数字技术”双轮驱动的专业集群,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等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拓展”的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互认。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推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第1学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第2-3学期开展专项技能实训,第4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从新手到准技师的能力跃升。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课时占比对口就业率
智能制造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3D打印技术65%98.2%
信息技术网络系统管理、Python程序设计、智能终端维护60%96.5%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智能网联技术、汽车故障诊断70%97.8%

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创新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下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目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5%。通过组建跨企业边界的教学团队,开发《智能产线调试》《工业互联网应用》等12门产教融合特色课程。

在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近五年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7项,其中“高精度液压夹具”“智能仓储分拣系统”等专利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校企联合攻关的“模具智能检测系统”项目,使合作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年份教师总数高级职称占比横向课题经费(万元)
202121538%86
202324842%153

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生态

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业级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与广汽集团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实现从整车装配到自动驾驶测试的全链条实训。通过“车间进校园、课堂进厂房”模式,年均为企业输送实习生超2000人次。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承接肇庆高新区“机器换人”专项培训项目,近三年完成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1.3万人次。联合肇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的“技术诊所”,为本地企业提供设备改造、工艺优化等技术服务,累计解决生产难题380余项。

就业质量与社会影响力

学校建立“就业跟踪-质量反馈-专业调整”的闭环机制,毕业生遍布大湾区制造业百强企业。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200元/月,从事技术研发岗位比例较五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在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近三年共斩获一等奖17项,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实现三连冠。

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学校与德国埃尔福特职业学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IHK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开展“2+2”专升本联合培养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办学格局,其“根植产业、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机制,“研训一体、双向赋能”的师资培养模式,以及“标准对接、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加速,学校正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038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