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平昌县职业学校是巴中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3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人才”为宗旨,逐步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川陕革命老区平昌县,依托区域产业需求,开设了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达40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0%。校园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车间、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学校与京东、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积极承担县域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年均开展各类短期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种植养殖、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领域,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工就业转型。凭借突出的办学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巴中市职业技能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
一、学校发展历程与办学定位
四川省平昌县职业学校前身为平昌县农业技术中学,2005年更名为现名并迁入新校区,开启规模化发展。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对接产业”的办学方向,围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动态调整专业布局。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3-2004年 | 农业技术中学阶段,开设农学、畜牧专业 | 累计培养农村技术人才3000余人 |
2005-2015年 | 更名为职业学校,增设电子、计算机专业 | 获省级重点中专资质,在校生突破2000人 |
2016年至今 | 创建国家级示范校,新增智能制造、电商专业 | 建成3个省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企业达20家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紧密对接平昌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区域发展规划,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位一体的专业体系。目前开设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基础平台+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的课程模块。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就业方向 |
---|---|---|---|
现代农业技术 | 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 | 植物生理学、农业机械操作、电商营销 | 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管理员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 | CAD绘图、PLC控制、3D打印技术 | 比亚迪、京东方技术岗位 |
信息技术 |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 | 网店运营、短视频制作、网络安全 | 直播电商企业、IT服务公司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策略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导师”三级教学团队。现有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6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5%,聘请行业专家28人担任兼职教师。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主要职责 |
---|---|---|---|
专任教师 | 165 | 82.5% | 理论教学与实训指导 |
企业兼职教师 | 45 | 22.5% | 技能实操、岗位标准培训 |
高级职称教师 | 60 | 30% | 课程开发、教学督导 |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推行“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的培养模式,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管理。近三年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平均通过率92%,对口就业率85%以上,部分专业起薪达5000元/月。
年份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平均起薪 |
---|---|---|---|---|
2021 | 1120 | 96.2% | 83.5% | 4200元 |
2022 | 1250 | 97.1% | 84.8% | 4500元 |
2023 | 1380 | 96.8% | 86.2% | 4800元 |
五、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学校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与平昌县经开区共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工人培训超3000人次/年。联合农业农村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累计培训返乡农民工8000余人。
- 校企合作模式:与比亚迪共建“新能源汽车维修订单班”,与京东合作设立“电商客服实训基地”。
- 社会培训项目: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员等短期培训,年培训量达5000人次。
- 成立“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电商孵化中心”,助力30余款本土产品上线销售。
面对产业升级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四川省平昌县职业学校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探索“学历证书+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力争打造成为川渝地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