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25发展规划是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接四川省“十四五”职业教育改革纲领的关键战略文本。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培育院校,该规划以“数字赋能、产教深融、国际突破”为主线,通过“专业群+产业学院+技术创新平台”三位一体布局,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康养护理等区域支柱产业人才供给高地。数据显示,学院计划在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全覆盖,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达15个,毕业生留川就业率提升至92%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首次将“职教本科贯通培养”纳入核心指标,联合电子科大、西南财大等高校共建3-5个职业本科试点专业,标志着办学层次跃升进入新阶段。
一、战略定位与核心目标体系
维度 | 2021基准值 | 2025目标值 | 增幅 |
---|---|---|---|
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 3个 | 8个 | 166% |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 1200万元 | 3500万元 | 192% |
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 | 47项 | 120+项 | 155% |
二、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路径
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构建“4+3”专业集群体系:
- 智能制造类专业群:新增工业互联、智能装备技术等3个新兴专业,投入5000万元建设虚实结合实训中心
- 数字经济类专业群:与阿里云、腾讯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区块链、大数据分析师等6个微专业
- 康养医护类专业群:扩建老年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形成“校-院-企”三元培养模式
- 配套建设现代农业、文旅创意三大特色专业链,重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专业类别 | 现有基础 | 2025增量 | 产业匹配度 |
---|---|---|---|
装备制造大类 | 在校生1800人 | 扩招至3000人 | 92% |
电子信息大类 | 校企合作项目8个 | 新增15个订单班 | 89% |
医药卫生大类 | 双师型教师占比65% | 提升至85% | 95% |
三、产教融合创新机制突破
构建“四阶递进”产教融合生态:
- 基础层:与京东方、通威太阳能等龙头企业共建20个校外实训基地
- 深化层:联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实现学习场景与企业车间无缝衔接
- 创新层:组建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发X证书标准12项,覆盖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
- 转化层:建设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力争年转化专利技术20项以上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数量 | 人才培养规模 | 技术攻关方向 |
---|---|---|---|
现代学徒制 | 35家 | 年均600人 | 精密加工技术 |
产业学院 | 18家 | 年均800人 | 工业互联网应用 |
技术服务中心 | 9家 | -- | 新能源材料研发 |
四、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
按照“平台筑基-场景重构-数据赋能”三步走策略:
- 基础设施层:建成万兆主干校园网,部署5G+MEC边缘计算节点,实现AR/VR教学全覆盖
- 应用创新层: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12个,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20间,开发AI助学系统
- 治理升级层:构建“教学质量-就业反馈-产业需求”数据闭环,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
数字化指标 | 2023现状 | 2025目标 |
---|---|---|
在线课程占比 | 45% | 75% |
数字资源调用量 | 年均8万次 | 年均25万次 |
教学数据采集精度 | 周级颗粒度 | 实时动态监测 |
五、国际化发展专项行动
实施“海外校区+标准输出”双轨战略:
- 学历教育: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展“2+2”双学位项目
- 标准输出:开发机电一体化等3个专业的国际教学标准,在老挝、印尼建立认证中心
国际化指标 | 2023基准 | 2025目标 |
---|---|---|
留学生规模 | 80人 | 300人 |
通过五大战略模块的协同推进,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加速向“西部一流、全国知名”高职院校迈进。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调整机制、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实践、国际化标准的创新输出,不仅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更探索出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范式。随着职教本科试点的突破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熟,学院有望在2025年实现从技能教育高地到技术创新枢纽的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