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职业旅游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川东北,聚焦旅游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学院依托南充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为核心,涵盖文旅融合、智慧服务、康养休闲的特色专业群。近年来,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双创驱动”模式,与华侨城、首旅如家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硬件设施方面,学院拥有川内首个沉浸式文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以及按五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实训酒店,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时间 | 重大事件 | 发展阶段 |
---|---|---|
1985年 | 创建南充旅游职业中学 | 中专起步阶段 |
2003年 | 升格为南充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教育初期 |
2018年 | 获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 高质量发展阶段 |
2022年 | 立项“双高计划”培育单位 | 提质培优阶段 |
学院历经38年发展,形成“根植红色文化、深耕旅游教育”的办学传统,现开设旅游类相关专业占比达65%,构建起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体系。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产业对接方向 |
---|---|---|
文旅服务 | 旅游管理、研学旅行管理 | 景区运营、文化传播 |
餐饮服务 | 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 | 川菜产业化、国际餐饮 |
智慧商旅 | 数字文旅技术、电子商务 | 智慧景区、直播电商 |
康养休闲 | 休闲体育、康复治疗技术 | 医养结合、户外运动 |
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架构,通识课程融入嘉陵江文化研学,专业课程推行“1+X”证书制度,与美团、携程合作开发《智慧旅游数据分析》等6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类别 | 副高及以上占比 | 硕士博士占比 | 双师型教师 |
---|---|---|---|
旅游管理系 | 42% | 78% | 89% |
烹饪技术系 | 35% | 65% | 92% |
数字商旅系 | 38% | 82% | 85% |
基础教学部 | 28% | 70% | 25% |
通过“教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站”模式,引进旅游业内领军人才12人,组建川菜非遗传承创新团队,开发《蜀绣工艺》《川北灯戏》等8门地域文化特色课程。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网络
实训基地类型 | 数量 | 覆盖专业 | 合作企业 |
---|---|---|---|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 9个 | 烹饪、酒店管理 | 希尔顿、海底捞 |
虚拟仿真中心 | 3个 | 导游实务、景区运营 | 腾讯云、华为 |
校外实训站点 | 56个 | 全专业 | 峨眉山景区、锦江宾馆 |
大师工作室 | 4个 | 烹饪、雕刻艺术 | 非遗传承人领衔 |
投入1.2亿元建成川东北首个文旅XR实训中心,配备全息投影导游模拟系统,实现“景区实景+虚拟场景”交替实训,年承载实训量超1.5万人次。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影响
指标 | 2022届 | 2023届 | 全省均值 |
---|---|---|---|
毕业生就业率 | 96.2% | 97.1% | 92.8% |
对口就业率 | 89.5% | 90.3% | 78.4% |
起薪均值(元) | 4320 | 4580 | 4120 |
雇主满意度 | 93% | 94% | 89% |
与华侨城集团共建“订单班”,近五年输送文旅专业人才2300余名,在川陕甘渝地区形成“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品牌效应,被《中国旅游报》评为“全国产教融合典范院校”。
六、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
- 近三年纵向课题:承担市厅级以上项目57项,其中《嘉陵江流域非遗旅游活化研究》获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
- 技术成果转化:研发“川北凉粉标准化生产技术”,助推3家地方企业年产值超千万元
- 社会培训:年开展“天府旅游名导”“川菜工匠”等培训超8000人次,覆盖秦巴山区6市
- 智库建设:组建“嘉陵江国际文化旅游智库”,发布《成渝文旅走廊发展白皮书》获省市领导批示
形成“教研相长—服务反哺”生态,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年均增长25%,在乡村振兴中打造“竹海人家”“橘洲水乡”等12个文旅规划标杆项目。
七、国际化进程与交流合作
项目类型 | 国(境)外高校 | 合作内容 | 年度交流规模 |
---|---|---|---|
学分互认 | 泰国清迈大学、马来西亚泰莱大学 | 烹饪工艺、酒店管理 | 35人/年 |
师生交换 | 韩国又松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 | 研学旅行、茶艺文化 | 28人/年 |
标准输出 | 老挝国家旅游学院 | 中餐烹饪教学标准 | — |
海外实训 | 迪拜帆船酒店、新加坡文华东方 | 高端服务实训 | 42人/年 |
开发《国际导游实务(英/泰语版)》等双语教材,牵头制定《川菜海外推广服务规范》,在米兰世博会、东京旅游展设立“南充文旅”专题展区。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 现存挑战:专业集群化程度待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不足,高端人才引进存在区域竞争压力
- 战略举措:启动“数字文旅学院”建设,深化与阿里云、字节跳动的智慧旅游联合实验室;实施“凤凰人才计划”,设立百万级专项基金支持博士引进
- 基建规划:2025年前建成川东北文旅大数据中心,扩建虚拟现实实训场馆至8000㎡,打造“教学-研发-创业”一体化园区
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融入创新链”的系统改革,力争成为成渝地区文旅职教高地,为“剑门蜀道”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