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农业学校是一所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绵阳市教育局管理。学校以农业技术教育为核心,依托川北地区农业产业优势,构建了涵盖种植、养殖、加工、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该校深度融入国家“三农”发展战略,形成“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办学特色。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逾3000人次,累计为西南地区输送农业技术骨干2万余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绵阳专区农业技术学校,历经三次重大改制: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培育单位。现形成“中职-高职-继续教育”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建立联合办学机制。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58-1997 | 初创期(农业中学) | 培养基层农技员1200余人 |
1998-2018 | 省级重点校建设 | 获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 |
2019至今 | 双高计划培育 | 立项省级现代农业专业群 |
二、专业体系与课程设置
构建“农业+X”复合型专业集群,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8个核心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业3个。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将理论课与农事周期结合,建立“田间课堂+企业轮岗”实践体系。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认证 |
---|---|---|---|
种植技术类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精准农业技术 | 农艺工(三级) |
养殖技术类 | 畜牧兽医 | 动物病理学、养殖场设计 | 执业兽医资格 |
加工服务类 | 农产品电商 | 直播营销、冷链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师 |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比15%,“双师型”教师达82%。建有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近三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项。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级导师 | 28 | 15% | 主持制定省农业标准3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65 | 35% | 开发岗位课程包12个 |
博士硕士 | 93 | 50%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6篇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网络
建成占地320亩的智慧农业实训园区,包含智能温室、畜禽繁育中心等12个实训基地。与新希望六和、铁骑力士等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3个,设备总值达8500万元。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创业率达7.8%。典型就业方向包括现代农业园区技术员、农业企业管理层、涉农电商运营等。2022届毕业生起薪均值4860元/月,高于全省中职校平均水平。
六、社会服务与扶贫成效
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年开展技术指导300余次。承接“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帮助52个贫困村建立特色种养基地。疫情期间开发“云上农校”平台,完成线上培训1.2万人次。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荷兰范豪劳伦斯坦大学建立课程合作关系,引进都市农业、垂直农场等前沿技术。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参加“双元制”教学法培训,开发国际认证课程6门。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面对农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学校正推进“数字农校”建设项目,计划三年内建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同时拓展东南亚国际市场,拟在老挝设立境外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作为西部农业职教领域的标杆院校,绵阳农业学校通过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农科教育与现代农业需求脱节的难题。其“校企双主体育人”“季节工学交替”等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加速到来,学校在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农业装备智能化教学等方面的探索,将助力其实现从区域强校到全国示范校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