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先行校,始终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核心发展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成都高新区产业资源,深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优势”的双向发展模式。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块化课程改革及深度校企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达92%、对口就业率超85%,成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创建于1987年,2008年迁入现址并确立“立足高新区、服务新经济”的办学方向。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22年获批四川省“三名工程”建设项目单位。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7-2007 | 基础能力建设期 | 获市级重点职高资质 |
2008-2018 | 专业集群构建期 |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获省重点 |
2019-至今 | 内涵发展期 | 立项省级示范校建设 |
二、地理区位与硬件设施
学校位于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占地156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三大实训中心,配备价值3800万元的教学设备。
类别 | 设施数量 | 功能说明 |
---|---|---|
实训工场 | 23个 | 涵盖数控加工、智能机器人等 |
智慧教室 | 45间 | 配备交互式教学系统 |
创新实验室 | 8个 | 物联网、3D打印等专项研究 |
三、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现开设7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43部。
专业群 | 核心课程 | 职业认证 |
---|---|---|
电子信息技术 | 单片机应用、智能终端维修 | 电工证、电子设备装接工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技术 | 汽车维修工(高级) |
数字媒体技术 | 影视后期制作、UI设计 | Adobe认证设计师 |
四、师资结构与发展路径
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研究生学历占比38%。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导师”培养机制,年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60人次。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双师型教师 | 127 | 70% |
企业兼职教师 | 34 | 19% |
硕士及以上 | 69 | 38% |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现代学徒制”与“3+4”中本贯通培养。与京东方、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建订单班12个,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空间转换。
- 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基础技能→专项技术→综合应用
- 实施“五维评价”机制:包含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维度
- 建立“双导师”制度: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
六、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3个,近三年承接技术攻关项目27项,产生经济效益1200万元。
合作领域 | 典型项目 | 成果转化 |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编程标准制定 | 行业标准认证2项 |
信息技术 | 智慧校园云平台开发 | 获软件著作权3项 |
现代服务 | 电商直播人才培养基地 | 年培训量超2000人次 |
七、升学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92.3%,其中本科上线率41.5%。就业学生平均起薪4860元/月,专业对口率达87.2%。
指标类型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升学率 | 89.7% | 91.2% | 92.3% |
本科录取率 | 36.8% | 39.4% | 41.5% |
对口就业率 | 82.1% | 85.6% | 87.2% |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建成“天府工匠”培育基地,累计输出高技能人才1200余名。
- 开发“技能微课”在线资源库,访问量突破50万次
- 承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3次,获奖作品转化率达65%
- 组建“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解决生产难题87项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学校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跃升,更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学校将在智慧教育、绿色制造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