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科贸职业学院德阳(德阳科贸职院)

科贸职业学院德阳(德阳科贸职院)

作为四川省德阳市重点建设的高等职业院校,科贸职业学院德阳校区(以下简称“科贸德阳”)自2019年落地以来,始终以“立足成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为定位,聚焦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需求。校区占地8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智能制造、智慧商贸、数字财经三大专业集群,形成“产教融合、双核驱动”的办学特色。通过引入“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京东、华为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科	贸职业学院德阳

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科贸德阳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本地留川率达78%,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万人。其“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三教改革”实践,已成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

一、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发展历程与政策支持

科贸德阳校区依托四川科贸职业学院本部资源,2019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是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要教育项目。校区建设获中央财政专项拨款2.3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5亿元,累计投入产教融合设备价值超8000万元。

年份重大事件政策支持
2019校区正式奠基,首批开设电子商务、智能控制技术等5个专业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规划》
2021获批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建成京东西南智能供应链实训中心获得教育部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资质
2023启动“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与德阳高新区共建产业学院入选四川省“技能四川”行动计划首批实施单位

数据显示,校区三年内专业数从5个增至28个,年均增长率达140%,其中70%专业对接德阳“5+5”现代工业体系。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产业集群导向的专业结构

科贸德阳构建“智能制造+智慧商贸+数字财经”三角矩阵式专业体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4%。通过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淘汰电子商务(跨境方向)等3个专业,新增工业互联网、新能源装备技术等12个新兴专业。

专业大类核心专业校企合作企业1+X证书通过率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中国二重、东方电机92.7%
智慧商贸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京东物流、用友网络89.4%
数字财经金融科技应用、区块链天府数科谷、蚂蚁集团86.1%

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通用能力课程占比4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35%,跨专业选修课程占比25%。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智能产线调试》《供应链优化》等12门工作手册式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通过“校企双聘”制度,构建“固定岗+流动岗”教师梯队。现有专任教师327人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较2019年提升45个百分点。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引进国家级技能大师3人。

年份双师比例高级职称占比企业兼职教师数
202055%28%87人
202272%36%142人
202378%41%189人

教师发展实行“三阶段”培养:新教师需完成企业顶岗实训6个月;中级职称教师每年参与技术研发项目不少于2项;高级职称教师牵头产业学院建设。近五年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发明专利授权23件。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

累计投入1.8亿元建设虚实结合的教学空间,建成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商旅等6大实训中心,设备总数达4200台套,其中价值百万以上先进设备占比35%。与华为共建的“鲲鹏产业学院”配备云计算实训平台,可模拟企业级项目开发场景。

实训类别设备总值(万元)合作企业年实训人次
智能制造3200西门子、海目星2400
智慧物流1800京东、顺丰1800
数字商旅1200携程、抖音生活服务1500

虚拟仿真教学覆盖率达65%,开发《数控机床编程》《智能仓储运营》等XR实训课程12门,其中3门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项目。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6.8%,对口就业率89.3%,平均起薪4820元,较全省高职均值高12%。本地就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35%)、电子信息(28%)、现代服务业(22%)三大领域。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就业率94.6%96.2%96.8%
升学率12.3%14.1%15.8%
雇主满意度91.2%93.5%94.7%

社会培训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定制培训等项目56项,覆盖1.2万人次。与德阳市总工会共建“工匠学院”,开发数控机床装调、工业互联网运维等认证课程包。

六、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多元化合作模式探索

形成“引企入校”“订单培养”“技术反哺”三类合作范式。与东电集团共建“重型装备智能制造学院”,联合开发《核电装备检测技术》等4门核心课程;为剑南春酒业定制“智能酿造技术”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

合作类型代表项目企业投入(万元)产出效益
生产型实训基地京东西南智能分拣中心850年处理包裹量超200万件
研发型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620完成企业技改项目17项
培训认证中心西门子自动化认证中心480年培训技术人员1200人

技术服务平台年承接横向课题32项,到账经费超千万元。其中为德阳经开区开发的“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被纳入市级行业标准。

七、学生发展与创新创业

双创教育生态构建

构建“课程+赛事+孵化”三级培育体系,开设《创新思维》《创业管理》等必修课,举办“科创杯”校赛选拔项目,联合德阳市青创园建立“预孵化-注册-加速”全链条服务。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47项,孵化注册企业23家。

年度参赛项目数获奖数量孵化企业数
20218912(省级)5
202211218(省级)8
202314517(省级)10

典型项目如“智农云仓”团队开发农产品智能仓储系统,获“互联网+”省赛金奖,已入驻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业视觉检测”项目与东方电气合作,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收入超百万元。

八、挑战与未来展望

高质量发展瓶颈突破

当前面临专业群与产业链匹配度待优化(新兴专业招生占比仅28%)、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长(部分设备超期服役率15%)、国际化合作层次偏低(境外合作院校仅3所)等挑战。未来将重点推进以下举措:

  •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警系统,每年发布专业设置白皮书
  • 数字化升级工程:投入3000万元建设虚拟工厂、数字孪生实训室等新型教学空间
  • 国际合作拓展: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发IHK认证课程

通过持续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双高计划”院校,打造西部职教改革创新的示范样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