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遂宁职业学校船山区(遂宁船山职校)

遂宁职业学校船山区(遂宁船山职校)

遂宁职业学校船山区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船山区产业布局与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了以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实训设施,形成“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创孵化”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近年来,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企业满意度超90%,在川渝地区职业院校中展现出显著的区域服务能力与办学特色。

遂	宁职业学校船山区

一、历史沿革与区域定位

遂宁职业学校船山校区始建于2012年,是船山区政府为匹配区域产业升级需求重点打造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人,开设18个专业方向。学校定位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技术技能人才储备基地”,重点服务船山区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同时辐射周边区县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年份在校生规模专业数量校企合作企业数
201528001223
202036001647
202342001868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匹配度

学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成效显著,近三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商务运营等5个专业,淘汰传统纺织工艺等2个专业。当前专业集群与船山区“3+2”产业体系(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现代物流+文旅教育)契合度达83%,其中智能设备维护、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实现“订单班”全覆盖。

专业类别专业数量对应本地产业就业对口率
信息技术类4电子信息制造业89%
现代服务类5物流、电商、文旅82%
智能制造类3食品加工、装备制造76%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校企双聘+名师工作室”模式,构建了“理论型+技能型”复合师资队伍。截至2023年,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7%,较2018年提升28个百分点。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1200课时,覆盖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等核心课程。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3%)仍低于全省中职均值(28%),存在提升空间。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基地,建成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6大实训中心,设备总数达3800台套,生均实训设备值1.2万元。其中,与京东合作的“智能仓储实训室”实现企业生产系统直连,学生可实操处理日均3000单业务。但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应用覆盖率仅45%,滞后于行业前沿。

五、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毕业生呈现“就业为主、升学为辅”的多元发展态势。2023届毕业生中,直接就业占比63%(本地就业占78%),高职单招升学占比27%,自主创业占比10%。获得省级以上技能证书学生平均起薪较未获证者高23%,但升学学生中仅有35%选择返乡就业,人才留存稳定性待增强。

六、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学校探索“四阶递进”合作模式:一年级认知实习→二年级跟岗学习→三年级顶岗实训→毕业后定向就业。与四川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实现“教室+车间”空间融合;与顺丰物流开展“工学交替”,月均实践时长超120小时。但合作深度参差不齐,仅头部企业能提供技术研发类岗位。

七、社会服务能力评估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次,覆盖农村转移劳动力、退伍军人等群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金额从2019年85万元增至2023年230万元,但横向课题研发能力较弱,近五年专利授权量仅17项,产学研转化收益不足80万元,服务产业升级效能有待释放。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专业群与未来产业衔接不足,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课程开发滞后;二是师资高端人才引进困难,近三年流失高级技师5人;三是国际化办学刚起步,仅与老挝职业院校建立单一合作。建议通过建设“产业教授工作室”、搭建跨国远程教学平台、引入德国双元制认证体系实现破局。

遂宁职业学校船山区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已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师资结构升级、国际合作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川渝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样板,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更多“精技术、懂管理、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