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机械(四川水电技师机械)

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机械(四川水电技师机械)

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机械专业依托水利行业背景,构建了以水利工程机械为核心、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该专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共建实训中心、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块,培养兼具机械设计与水利装备运维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在水电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就业率达98%,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27项,彰显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高契合度。

四	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机械

一、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基础课程覆盖机械制图、液压传动等通识内容,专业核心课聚焦水利工程机械操作与维护。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形成“理论-仿真-实操”三级递进式教学链条。

课程类型 代表性课程 教学占比
公共基础课 机械原理、工程材料 30%
专业核心课 水轮机检修、闸门启闭系统 40%
企业定制课 三峡设备维护实务 20%
拓展课程 工业机器人编程 10%

二、师资队伍构成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教师下厂实践锻炼,形成专任教师与产业教授1:1的配比结构。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5%,其中包含全国技术能手3人、水利行业技能大师5人。

师资类别 人数 企业经历年限 职业资格
校内专任教师 42 平均4.2年 高级工程师+技师
企业兼职导师 38 平均15年 特级技师
实验员团队 15 - 高级实验师

三、实训条件建设

建成“四层级”实训体系:基础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车间→水利机械模拟中心→企业实景化实训基地。配备价值3200万元的实训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水轮发电机组模型等专用装置。

实训场所 面积 设备价值 承接项目类型
基础制造实训中心 800㎡ 680万元 零件加工/CAD建模
水利机械实训基地 1200㎡ 1800万元 水闸模拟/机组拆装
智能控制实验室 300㎡ 720万元 PLC编程/故障诊断

四、校企合作模式

与东方电气、中国电建等龙头企业建立“订单+联合培养”机制。设立“三峡班”“太重冠名班”,实现招生即招工。近三年开展横向课题14项,技术攻关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23个。

  • 合作企业类型:央企(65%)、省属国企(25%)、民企(10%)
  • 主要合作形式:现代学徒制(40%)、定向培养(35%)、技术研发(25%)
  • 近五年成果转化:实用新型专利8项、企业标准3项、工艺改进方案15套

五、技能竞赛成果

建立“校-省-国”三级竞赛培育体系,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一等奖17项。竞赛项目覆盖率达专业学生的85%,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竞赛级别 获奖数量 获奖率 典型项目
世界技能大赛 2项 15% 数控铣、工业机械装调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7项 23% 复杂部件加工、智能产线装调
省级一类竞赛 17项 32% 水轮机检修、液压系统装调

六、就业质量分析

毕业生呈现“三高”特征:对口率高(89%)、起薪高(平均6500元/月)、稳定性高(三年留存率78%)。主要就业于水利枢纽、电力装备企业,岗位覆盖设备运维、技术管理等核心领域。

就业方向 比例 典型单位 岗位晋升周期
水利水电工程 45% 三峡集团、华能澜沧江 3-5年(技术员→工程师)
电力装备制造业 30% 东方电机、哈电集团 2-4年(装配工→调试主管)
工程机械领域 15% 徐工集团、三一重工 4-6年(服务工程师→区域经理)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3篇。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年均2300人次,完成水利设备技改项目17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 纵向科研:省部级课题占比60%,校级课题40%
  • 横向服务:企业内训(65%)、技术改造(25%)、标准制定(10%)
  • 成果转化:3项专利技术转让,到账经费280万元

八、国际交流合作

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水利机械研究院”,引进IHK认证标准。开发双语课程12门,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外研修23人次,接收留学生17名。

合作国家 合作形式 项目成果
德国 标准互认/师资培训 开发AHK认证课程3门
老挝 境外办学/技术援助 输出教学标准5项
柬埔寨 技能培训/联合研究 培训水电技术人员86名

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创新,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机械专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需在智能化转型、国际认证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