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都分校是依托广播电视教育体系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自1980年代成立以来始终扎根成都平原,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人才。作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以“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构建了覆盖种植、养殖、农业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如远程教育、集中面授、田间实践相结合),学校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累计培养各类农业技术人才超10万人次,成为推动四川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都分校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成都市农业广播函授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并纳入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资源,形成“省市联动、校村结合”的办学模式。其核心定位包括:
- 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农业技术人才
- 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
-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政策
时间节点 | 关键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3-1995年 | 广播函授教育阶段 | 覆盖成都周边20个区县,学员达1.2万人 |
2000-2010年 | 增设全日制中职教育 | 开设种植、养殖等6个专业,年招生规模突破500人 |
2015年至今 | 数字化转型与产教融合 | 建设在线学习平台,与30余家农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四川农业产业需求,形成“传统优势专业+新兴技术方向”的布局。核心课程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规划》等,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就业方向 |
---|---|---|---|
种植技术类 | 作物生产技术 | 水稻育种、设施农业、植保技术 | 农业合作社、农资企业 |
养殖技术类 | 畜牧兽医 | 动物防疫、饲料配方、养殖场管理 | 养殖基地、宠物医院 |
农业服务类 | 农业经济管理 | 农产品营销、农村电商、农业政策 | 涉农企业、基层农服机构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理论+实践)达60%。教师团队由三部分构成:
- 高校兼职教授(负责理论课程)
- 农业技术推广专家(提供实践指导)
- 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训教学)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性背景 |
---|---|---|---|
校内专职教师 | 52 | 60% | 硕士以上学历占75% |
行业专家库 | 45 | 50% | 含省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
企业导师 | 30 | 35% | 来自新希望六和、通威股份等企业 |
四、教学模式与实践基地
学校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远程学习(40%)+集中面授(30%)+田间实践(30%)。实践基地网络覆盖成都及周边:
- 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120亩)
- 校外合作基地:彭州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大邑畜禽养殖场等12个点位
- 企业实训:与京东农场、天府农博园共建实习岗位
实践类型 | 基地数量 | 年接待能力 | 主要功能 |
---|---|---|---|
种植实训 | 8 | 2000人次 | 水稻育秧、果蔬嫁接 |
养殖实训 | 4 | 800人次 | 生猪养殖、疫病防控 |
电商实训 | 2 | 500人次 | 直播带货、物流管理 |
五、学生构成与社会服务
学生以成都本地农村户籍为主(占比78%),年龄跨度从16岁至55岁。学校年均开展短期培训项目15项,包括: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农村部试点项目)
- 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高级工认证)
- 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训(联合省人社厅)
学生类型 | 人数比例 | 典型特征 | 政策支持 |
---|---|---|---|
全日制中职生 | 45% | 初中毕业生为主,免学费入学 | 国家中职助学金全覆盖 |
成人学员 | 35% | 年龄30-50岁,半工半读 | 省级“乡村振兴人才专项”补贴 |
短期培训学员 | 20% | 村干部、合作社骨干为主 | 市级“三农”培训专项经费 |
六、就业质量与升学通道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主要去向包括:
-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比45%)
- 农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占比30%)
- 涉农政府部门及服务机构(占比15%)
- 高职院校升学(占比10%)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平均起薪(元/月) |
---|---|---|---|
2020 | 91.2% | 78.5% | 3200 |
2021 | 93.7% | 82.1% | 3500 |
2022 | 92.5% | 80.3% | 3650 |
七、数字化教育转型成效
学校自2018年启动“智慧农校”建设项目,构建“三位一体”学习平台:
- 线上课程库:含260门农业技术微课,年访问量超50万次
- 移动学习APP:支持直播授课、作业提交与在线考核
- 虚拟现实实训:引入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操控模拟系统
数字化指标 | 2020年 | 2022年 | 提升幅度 |
---|---|---|---|
在线课程数 | 120门 | 260门 | 116.7% |
远程考试通过率 | 81% | 92% | +13.6% |
VR实训覆盖率 | 30% | 65% | +116.7% |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学校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传统农科专业吸引力下降,二是县域经济差异导致生源不均衡,三是农业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对师资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发展将聚焦:
- 深化“农业+人工智能”专业改造,增设智慧农业装备应用方向
- 推进“校地合作”模式,在川西林区、丘区农业县设立教学点
- 建设省级农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高端人才提升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