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邛崃职教中心”)是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的邛崃市,依托区域产业优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始建于1987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形成以中职教育为主体,涵盖高职预备、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办学格局。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邛崃职教中心紧密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等特色专业群,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基地。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邛崃职教中心占地总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及标准化运动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40人,开设15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
指标 | 数值 |
---|---|
校园面积 | 120亩(约8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6.8万平方米 |
在校生人数 | 3200+ |
教职工总数 | 240人 |
专业数量 | 15个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布局紧扣邛崃市“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文旅服务”的产业定位,重点打造三大专业集群。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本地农业园区合作,开展智慧农业实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引入工业机器人设备,构建智能化生产场景。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拓展模块”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实训基地数量 |
---|---|---|---|
现代农业 |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 | 金忠食品、川康农业 | 2个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 | 吉利集团、一汽丰田 | 3个 |
文旅服务 | 高星级饭店运营、导游服务 | 平乐古镇景区、天台山景区 | 4个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改革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8%,较2018年提升22个百分点。教学改革方面,推行“岗位导向、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开发《农产品电商实战》《智能设备维护》等校本教材12本。
年份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 | 校本教材开发数 |
---|---|---|---|
2018 | 56% | 15人 | 4本 |
2022 | 78% | 32人 | 12本 |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京东西南物流园共建“智慧仓储实训中心”,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生产环境同步;与天府红谷生态农场合作开展“现代农艺师徒制”培养项目。近五年累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7份,共建校外实习基地43个,订单班年均培养学生300人。
- 合作模式创新:引入“厂中校”模式,在吉利车间设立移动课堂;
- 资源共享机制:企业提供价值800万元设备用于实训室建设;
- 人才共育成果:毕业生留邛就业率达68%,对口岗位匹配度超85%。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开设“3+2”分段培养项目。2022年毕业生升学率62%,就业学生平均起薪4500元/月,较区域平均水平高18%。
年份 | 升学率 | 对口就业率 | 平均起薪 |
---|---|---|---|
2020 | 58% | 81% | 4200元 |
2022 | 62% | 83% | 4500元 |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等群体。牵头组建“邛崃现代农业职教联盟”,吸纳32家成员单位,推动技术成果转化14项。疫情期间开发“云端课堂”资源包,惠及周边6所中职学校。
- 扶贫成效:累计培养建档立卡贫困生312人,就业率100%;
- 社区服务:开放实训基地供居民体验职业技能课程;
七、数字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学校投入12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部署5G+工业互联网教学场景。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数控加工、酒店管理等8个专业,降低高危实训风险。2022年建成“现代农业远程诊断平台”,年均为农户解决技术问题200余例。
项目 | 投入资金 | 应用场景 | 覆盖专业 |
---|---|---|---|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 300万元 | 数控、汽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