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平昌职业学校是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原名平昌县技工学校,2006年更名为现名。学校以“升学与就业并重”为办学导向,开设农业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12个专业,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210人。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65%,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
一、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配性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围绕平昌县“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的产业结构特点,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三类专业群。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年招生规模 | 对口就业率 |
---|---|---|---|
现代农业技术 | 农作物生产、畜牧兽医 | 180人 | 89% |
装备制造 | 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 | 230人 | 93%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应用、物联网 | 150人 | 85% |
对比川内同类县域职校,平昌职校在涉农专业深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工科专业设备投入仅为成都地区职校的60%。例如,汽车维修专业实训车辆数量(30台)低于德阳某职校(50台),但高于达州同类学校(20台)。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指标 | 平昌职校 | 全省中职均值 | 差异值 |
---|---|---|---|
生师比 | 20:1 | 18:1 | -2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55% | 48% | +7%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 12% | 15% | -3% |
学校通过“企业技师进课堂”项目弥补理论教学短板,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8%)仍低于全国示范校标准(40%)。数控专业带头人张某某拥有10年企业经验,但其团队中仅3人具备工程师资格,制约了技术创新课程开发。
三、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实训类型 | 设备价值(万元) | 合作企业数量 | 年实训人次 |
---|---|---|---|
校内基础实训 | 800 | - | 3200 |
企业定制实训 | 350(京东家电捐赠) | 5家 | 1800 |
跨区域共享基地 | - | 2个(巴中经开区) | 600 |
相较于沿海地区职校动辄千万级的智能实训中心,平昌职校在高端设备配置上存在差距。其与比亚迪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室仅能容纳40人/批,而深圳某职校同类基地可同时培训200人。但学校创新性采用“季节性轮训”模式,寒暑假集中开展农机维修等特色项目,设备利用率达83%。
四、学生升学与就业质量
年份 | 升学率 | 本科上线率 | 平均起薪(元) |
---|---|---|---|
2020 | 41% | 8% | 3200 |
2021 | 47% | 12% | 3500 |
2022 | 53% | 15% | 3800 |
通过“单招+对口高考”双通道建设,升学率三年提升12个百分点,但本科率仍低于绵阳、德阳等教育强市职校。就业学生中,72%进入制造业,薪资水平比沿海同类职校低15%-20%,但生活成本仅为长三角地区的40%,实际收入性价比突出。
五、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贡献
项目 | 年度培训人次 | 贫困生占比 | 创业孵化数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1200 | 95% | 42 |
退役士兵技能培训 | 320 | 82% | - |
电商扶贫特训营 | 800 | 78% | 15 |
学校累计培养建档立卡贫困生3100余名,创建“秦巴山区菌类种植”“乡村旅游服务”等特色培训包,带动230个贫困家庭年均增收2.4万元。但高端技术服务输出能力有限,承接企业技改项目数量仅为成都职校的1/5。
六、信息化建设与教学创新
指标 | 平昌职校 | 省级标杆校 |
---|---|---|
数字资源库容量 | 1.2TB | 8.5TB |
在线课程门数 | 28门 | 120门 |
智慧教室占比 | 15% | 65% |
虽然建成覆盖全校的千兆光纤网络,但虚拟仿真教学仅应用于汽修发动机拆解等少数课程。与浙江某职校共建的“云端实训平台”因本地带宽限制,实际使用率不足30%。不过学校开发的“巴山农耕文化”AR课程获省级二等奖,展现差异化优势。
七、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维度 | 实施措施 | 成效指标 |
---|---|---|
德育体系 | “红色工匠班”+劳动清单制度 | 违纪率下降42% |
社团活动 | 非遗竹编、电商直播等28个社团 | 参与率89% |
心理健康 | 每周筛查+导师制干预 | 危机事件零发生 |
独创的“田间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农作实践,但校园文化品牌影响力仍局限在川东北地区。相较苏州职校的“企业文化节”、杭州职校的“创新创业月”,活动层次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学校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财政投入受限,生均拨款(6000元/年)仅为成都职校的70%;二是区位劣势明显,近五年流失12名学科带头人;三是专业迭代滞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尚未布局。建议通过“东西部职教联盟”引入优质资源,试点“0+3”中高职贯通培养,建设秦巴山区乡村振兴产教融合体,打造“革命老区职教改革样板”。
作为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代表,四川平昌职业学校在服务县域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内涵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强化区域职教集团协同效应,深化“学历证书+X技能认证”改革,方能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