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仪陇县职业高级中学是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需求深度绑定。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职普融通、产教结合”为核心模式,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12大专业群,其中畜牧兽医、电子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学校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00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升学”的全链条育人体系。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2年创建的仪陇县农业技术学校,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改制为全日制职业高中。201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2021年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52-1999 | 农业技术学校阶段 | 累计培养农技员超6000人 |
2000-2015 | 职教转型期 | 新增工科专业8个,校企合作企业达23家 |
2016至今 | 高质量发展阶段 | 建成省级实训基地3个,立项市级以上课题17项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18套,其中《现代农业机械操作》入选四川省优质职教教材。重点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企业技术骨干承担40%实践课程教学。
专业类别 | 省级示范专业 | 市级重点专业 | 校企合作专业 |
---|---|---|---|
现代农业类 | 畜牧兽医 |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 智慧农业装备应用 |
装备制造类 | 电子技术应用 | 数控技术应用 | 工业机器人运维 |
信息技术类 | 无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大数据标注与处理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正高级讲师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建有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能灌溉实训园等教学场景,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典型代表 |
---|---|---|---|
正高级职称 | 5 | 2.3% | 省级技能大师张某某 |
硕士研究生 | 43 | 19.9% | 电子工程专业团队 |
企业兼职教师 | 68 | 31.5% | 海信集团技术总监 |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升学率达67%,其中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四川农业大学等本科院校比例达28%。与京东方、吉利汽车等企业共建订单班15个,实现“入学即入职”培养模式。
年份 | 升学人数 | 就业人数 | 平均薪资 |
---|---|---|---|
2021 | 527 | 893 | 4320元/月 |
2022 | 684 | 912 | 4680元/月 |
2023 | 745 | 968 | 4850元/月 |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牵头组建仪陇县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吸纳47家企业参与。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全县83个贫困村。
-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 技术研发服务: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7项
- 社区教育:开发老年智能技术课程12门
六、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23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实训车间12个。2022年投入1200万元完成智慧校园升级,实现5G网络全覆盖。
设施类型 | 数量 | 技术水平 | 应用场景 |
---|---|---|---|
专业实训室 | 68间 | 虚拟仿真覆盖率65% | 机电一体化实训 |
数字资源库 | 15TB | 校本资源占比82% | 在线课程学习 |
物联网终端 | 3200个 | 智能电表/环境监测 | 实训能耗管理 |
七、教育扶贫与社会责任
设立“雨露计划”专项助学金,近三年减免贫困家庭学费1200余万元。开发“非遗传承+职业技能”特色课程,培养蜀绣、剪纸等文化技艺人才236人。
- 东西部协作:接收浙江温岭职教帮扶资金850万元
- 国际交流:选派12名教师赴泰国开展职教培训
- 应急救灾:组织师生参与汛期抢险志愿服务27次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问题。根据《仪陇县“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建设:
- 建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投资3000万元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
- 深化与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3+4”本科贯通培养项目
- 开发乡村振兴定制课程包,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