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旅游学院绵阳教学部作为该校在川北地区的重要教学基地,自2015年设立以来,依托绵阳科技城区位优势与产业资源,逐步形成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为核心,涵盖文旅融合、智慧服务等新兴方向的学科体系。教学部现有在校生规模约2000人,专任教师85%以上具备行业实践经验,与绵阳市文旅局、长虹集团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通过“理论+实训+项目”的教学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尤其在川菜国际化推广、智慧景区运营等领域形成特色人才培养路径。
一、学科专业布局与区域适配性
绵阳教学部学科设置紧密对接川北文旅产业链需求,重点建设三大专业群: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区域产业匹配度 |
---|---|---|
传统服务类 | 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 | 对接绵阳餐饮名城建设,服务星级酒店人才需求 |
智慧旅游类 | 旅游管理(数字文旅方向) | 响应科技城智慧景区升级需求,培养VR导览、大数据分析人才 |
文化创意类 | 会展策划与管理、非遗技艺传承 | 支撑绵阳科技博览会、蜀绣羌绣等文化产业发展 |
相较于主校区,绵阳教学部增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聚焦科技文旅融合;而成都校区保留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涉外方向,形成差异化发展。
二、师资结构与行业背景分析
教学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数据对比如下:
指标 | 绵阳教学部 | 四川旅游学院全校 | 行业平均水平 |
---|---|---|---|
高级职称占比 | 38% | 26% | 22% |
企业实践经历教师 | 72% | 55% | 40% |
硕士以上学历 | 65% | 58% | 35% |
教学部通过“校企双聘”机制引入12名行业导师,其中包含绵阳富乐山酒店行政总厨、越王楼景区运营总监等实战专家,形成“理论教学+工坊指导”的复合型师资结构。
三、实践教学体系对比
绵阳教学部构建“四阶递进”实践课程体系:
阶段 | 课程类型 | 校企合作项目 |
---|---|---|
基础认知 | 虚拟仿真实训 | 与京东方共建VR景区漫游实验室 |
专项技能 | 岗位轮训 | 在绵星级酒店开展6周跟岗实习 |
综合应用 | 项目化教学 | 承接绵阳科博会会展策划实务 |
创新拓展 | 跨界工作室 | 联合长虹技术团队开发智能餐饮设备 |
相较于传统实训模式,该体系增加科技设备操作(如厨房机器人编程)、应急处突演练(地震场景下的景区疏散模拟)等特色模块。
四、就业质量多维对比
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
指标 | 绵阳教学部 | 四川省旅游类院校均值 |
---|---|---|
对口就业率 | 89% | 76% |
本地留渝率 | 63% | 42% |
起薪区间 | 4500-6800元 | 3800-5500元 |
典型就业单位包括:绵阳市文旅集团(18%)、碧桂园川北区域(15%)、蜀海供应链(12%),较主校区更多服务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北翼企业。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部近三年累计完成:
类别 | 成果数量 | 典型案例 |
---|---|---|
横向课题 | 23项 | 《科技馆研学课程开发标准》编制(绵阳市科协) |
技术转化 | 15项 | 智能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应用于长虹酒店 |
培训服务 | 4200人次 | 绵阳市民宿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培训 |
与成都校区相比,绵阳教学部在中小型文旅企业诊断、县域旅游规划领域形成比较优势,承担平武报恩寺景区提升方案设计等标志性项目。
六、硬件设施配置标准
教学部投入1.2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核心设施包括:
设施类型 | 数量/面积 | 技术特征 |
---|---|---|
智慧厨房 | 8个实训区/1200㎡ | 配备智能烹饪机械臂、AI品控系统 |
文旅大数据中心 | 1个/300㎡ | 接入绵阳4A级以上景区实时数据流 |
非遗工坊 | 5个/800㎡ | 蜀绣、羌族碉楼营造等传统技艺数字化保护 |
相较于主校区,增加无人机测绘实训场(3000㎡)和虚拟现实导游实训室,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3年。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构建“三维赋能”成长平台:
- 技能认证中心:设立川菜国际化认证考点、研学旅行导师资质培训点
- 创新创业孵化:年均支持30个文旅类项目,如“科技城AR导览小程序”获省级金奖
- 升学直通车:与西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建立专升本联合培养机制,年输送比例达12%
对比数据显示,学生人均参与科研项目数(0.8项)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均值(0.3项),但国际交流覆盖率(15%)仍低于成都校区(35%)。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定位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
挑战类型 | 具体表现 | 应对策略 |
---|---|---|
区位竞争 | 邻近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争夺优质生源 | 强化“大文旅+新工科”交叉学科特色 |
产业转型压力 | 传统旅游岗位缩减,新兴业态人才标准提升 | 增设数字文旅工程师等微专业 |
资源获取瓶颈 | 省部级科研平台申报受限于办学历史 | 联合绵阳市文旅智库共建研究基地 |
未来拟重点建设科技文旅装备研发中心,推动烹饪机器人、智能导览设备等成果转化,打造川北地区文旅人才培养高地。
通过八年发展,四川旅游学院绵阳教学部已形成“产教融合深、区域适配强”的办学特色,但在国际化水平、科研层级等方面仍需突破。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教学部正通过数字化转型、跨学科重构等方式,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