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阆中师范学校校长(阆师校长)

阆中师范学校校长作为该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核心人物,其领导风格与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发展轨迹。通过横向对比川内同类师范院校(如绵阳师范、达州师范)及全国知名师范学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可发现该校校长在多个维度展现出独特治理特征。其任期内推动的"三阶递进式"教师培养体系、"校地企"三元协同办学模式,以及"非遗文化传承+现代教育技术"特色课程群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职教融合领域,该校与本地文旅产业联动形成的"蜀道文化研学导师"培养项目,开创了西部县级师范学校产教融合新范式。

阆	中师范学校校长

教育背景与专业资历

对比维度阆中师范校长绵阳师范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最高学历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理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
师范教育经验28年(含12年班主任)22年(含8年教研室主任)15年(含5年院长)
行政管理履历教学副校长→校长(10年晋升)教务处长→校长(8年晋升)学院院长→副校长(5年晋升)

管理风格与决策机制

相较于传统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该校长推行"学术委员会前置审议+教职工代表大会票决"的双轨决策制度。2022年数据显示,重大事项决策教职工参与率达92%,较省内同类学校平均67%高出25个百分点。在预算分配方面,采用"基础运行+专项绩效"动态拨款模型,将40%的机动经费与教学成果、科研转化直接挂钩,形成强导向激励机制。

管理指标阆中师范达州师范全国师范均值
年度民主测评满意率91.3%84.7%78.5%
重大事项教职工参与率92%76%65%
绩效经费占比40%30%25%

教学改革实施成效

其主导的"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校内课堂+基地实训+线上延展)使师范生教学技能达标率从78%提升至93%。特别在数字化教学转型方面,建成川东北首个"AR文言文情境教学实验室",开发虚拟仿真课程23门,较同层次学校平均多15门。2023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89%,高于全省师范类院校均值12个百分点。

教学指标阆中师范川内同类均值东部对标学校
虚拟仿真课程数23门8门35门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2个5个18个
技能达标提升幅度15%8%10%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实施"青蓝双轨计划",将教师分为骨干层(教龄10年以上)与新锐层(教龄5年以下)定向培养。通过"高校教授+一线名师"双导师制,使高级教师比例从32%提升至47%。2021-2023年引进硕士研究生28人,其中非遗传承方向特聘教师5人,构建起"基础文理+地方文化"特色师资矩阵。

校园文化创新实践

深度挖掘阆中古城文化资源,开发"落下闳天文历法""川北灯戏"等8门非遗校本课程,形成"大熊猫科普+蜀道文化"研学品牌。其主持建设的"嘉陵江流域教育文化展陈中心",年均接待研学团队200余个,实现文化传承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1+N"社会培训体系,以师范教育为核心辐射老年教育、社区教育。2022年数据显示,承接国培计划、川东北中小学教师轮训等项目,年培训规模突破5000人次,较前任任期增长180%。与南充、广元等地教育局共建"乡村教师成长驿站",形成可持续帮扶机制。

硬件设施升级投入

争取专项资金1.2亿元实施"智慧校园2.0"工程,重点改造艺术楼、实验楼功能分区。建成川内首个"全息投影书法教室",更新计算机设备300台,实现教学终端更新率100%。通过空间重构将行政用房压缩15%,新增学生创客空间800㎡。

国际交流拓展情况

虽受限于县级区位,仍通过"云上国际合作"开辟新路径。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汉语国际教育云课堂",联合开发《巴蜀文化英语教程》。2023年组织线上国际学术会议3场,教师海外研修人次较五年前增长4倍,形成"数字丝绸之路"特色交流模式。

争议与改进空间

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出现教学监控体系滞后问题,2022年教学事故率较2020年上升0.3个百分点。部分教师反映绩效考核过于侧重量化指标,导致教研创新性受制约。此外,校园扩建占用运动场地引发学生社团活动空间紧张,需在后续规划中平衡功能分区。

该校长治下的阆中师范学校,通过精准定位县域师范教育特色化发展路径,在师资培育、文化传承、产教融合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其"守正创新"的治理理念,既保持师范教育本色,又注入时代创新元素,为西部基层教育人才供给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未来需在治理精细化、评价科学化方面持续深化,以巩固县域师范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18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46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