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珙县职业学校(珙县职校)

四川省珙县职业学校(珙县职校)

四川省珙县职业学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珙县资源禀赋与产业需求,形成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始建于1985年,2018年迁入新校区后,办学条件显著提升,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开设15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通过“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模式,与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0%,有效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然而,师资结构老龄化、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仍制约其高质量发展。

四	川省珙县职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珙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整合县域职教资源后更名为现名。2015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逐步确立“服务乡村振兴、赋能产业升级”的办学方向。

年份 重大事件 办学规模
1985 建校(农业技术中学) 在校生200人
2012 新增机械加工专业 在校生1200人
2018 新校区投入使用 在校生2800人
2023 获批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在校生3200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位一体专业集群,重点建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新能源汽车运用等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校企合作企业
现代农业 茶叶生产与加工 川红集团、珙桐茶业
智能制造 新能源汽车运用 比亚迪(宜宾)、五粮液普什
商贸服务 电子商务 京东西南仓、拼多多川南馆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8%,但高级职称教师仅占2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不足10%。教学资源方面,校内实训室覆盖率达专业课程的85%,但设备更新周期较长。

指标 数值 川南地区中位数
师生比 1:18 1:16
高级职称占比 22% 28%
双师型教师占比 58% 55%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1+X”证书制度,近三年毕业生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达92%。就业以本地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平均起薪3500元/月,但专业对口率有待提升。

年份 就业率 本地就业占比 平均起薪
2021 94.5% 68% 3300元
2022 95.2% 71% 3450元
2023 96.1% 70% 3500元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采用“引企入校+顶岗实习”模式,与12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例如,与川红集团联合开发《红茶精制工艺》课程,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

合作模式 参与企业 覆盖专业 年输送人数
订单班培养 比亚迪(宜宾) 新能源汽车运用 80人/年
工学交替 京东西南仓 电子商务 60人/年
现代学徒制 珙桐茶业 茶叶生产与加工 50人/年

六、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2000人次,为本地茶企提供技术改良服务15项。但横向科研课题数量较少,社会服务收入占比不足5%。

项目类型 年度数量 覆盖人群 创收金额
职业培训 32期 1800人 80万元
技术攻关 8项 企业6家 35万元
技能鉴定 1500人次 社会人员 25万元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①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带头人短缺;②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大,新能源汽修等专业设备落后行业标准2-3代;③县域经济承载力有限,高端就业岗位供给不足。

  • 师资年龄断层:45岁以上教师占比40%,青年教师流失率达15%
  • 设备迭代滞后:工业机器人实训台套数仅为省级示范校标准的60%
  • 就业质量瓶颈:管理岗晋升率低于全省中职均值12个百分点

四	川省珙县职业学校

实施“三步走”计划:2025年前完成省级双优校创建,2028年建成川南茶产业人才培养高地,2030年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校。重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预计投入5000万元升级实训设施。

四川省珙县职业学校通过三十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但在师资结构、设备水平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紧扣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需求,强化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跨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