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双流成人电大中专(双流电大中专)

成都双流成人电大中专(双流电大中专)

成都双流成人电大中专作为西南地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特色。该校自2008年建校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超1.2万人,覆盖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老年服务等20余个专业,构建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轨制培养模式。通过与京东西南物流园、双流区社区服务中心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实现实训基地覆盖率达8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

成	都双流成人电大中专

一、办学定位与发展历程

学校前身为双流县电视广播大学分校,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转型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现隶属成都开放大学二级学院。办学层次涵盖初中起点中专、高中起点中专及技能培训,形成“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

年份在校生规模新增专业数校企合作单位
20181876人3个(物流、幼教、计算机)15家
20212489人5个(新增电商、养老护理)23家
20233125人2个(智慧农业、社区管理)32家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有专业布局聚焦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建设五大专业群:

  • 现代服务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服务
  • 民生保障类: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
  • 信息技术类: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应用
  • 智能制造类:机电一体化、智能设备维护
  • 新型农业类:农产品电商、农业经济管理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取证方向对口就业率
物流管理仓储规划、供应链管理、叉车操作物流师(中级)94.7%
老年服务康复护理、机构运营、适老设计养老护理员(高级)91.2%
数字媒体短视频制作、UI设计、新媒体运营多媒体作品制作员89.5%

三、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专任教师+行业导师”双师结构,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企业经历要求
专任教师7861.9%3年以上行业经验
兼职导师4838.1%5年以上企业中层管理
双师型教师9273.0%持有职业资格证

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23年选派32名教师赴京东物流、天府国际机场等单位实践锻炼,开发《直播电商运营实务》等6门产教融合课程。

四、教学模式创新

构建“线上+线下+实践”三维培养体系:

  • 网络课程: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云平台,开发微课资源2300分钟
  • 面授教学:实行周末集中授课+工作坊模式,年均开展实训项目56个
  • 顶岗实习:与京东亚洲一号仓、双流区福利院等机构共建实习岗位,实习津贴达2000-4500元/月
教学形式占比学生满意度企业认可度
线上学习45%88.6%76.5%
线下实训35%92.3%89.1%
企业实践20%94.8%96.3%

五、学生构成与支持服务

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类别比例年龄分布典型需求
应届初中生32%15-18岁升学衔接指导
在职提升人员47%25-40岁灵活学制安排
待业转岗人员21%30-50岁技能证书培训

配套建立“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设立学业导师制(师生比1:15)、开发手机端学习APP、设立每年200万奖助学金池,困难学生资助覆盖率达100%。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实施教学质量“五维评估”机制:

  • 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考试占40%
  • 企业评价:实习单位出具《职业素养评估报告》
  • 技能抽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抽检合格率98.7%
  • 毕业生追踪:建立就业质量动态数据库,三年内晋升率达63%
  • 社会监督:聘请15名行业专家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
评估维度指标标准2023年达标率
课程通过率≥90%92.4%
双证获取率≥85%88.9%
雇主满意度≥80分83.6分

七、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形成“学历教育+社区服务+扶贫协作”多元格局:

  • 社区教育:年开展老年智能技术培训3000人次,获评成都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 东西协作:为凉山州职业学校输送教学资源包,联合培养彝区电商人才286人
  • 技能扶贫:针对返乡农民工开设“无人机植保”等定制课程,培训后就业率达97%
服务项目年度规模社会效益
退役军人学历提升182人就业安置率100%
失地农民转岗培训478人月薪提升32%-45%
残疾人远程教育126人自主创业率27%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三大瓶颈:一是智能制造类专业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二是县域经济转型带来的专业适配压力,三是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度待提升。建议加大政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力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应用。

成都双流成人电大中专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已发展成为区域成人职业教育标杆。未来需紧扣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在智慧养老、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强化专业集群建设,同时完善终身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