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遂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遂宁职院新校区)

遂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是四川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成果。项目位于遂宁市河东新区科教园区核心地带,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按照"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标准打造。新校区以"生态化、智能化、国际化"为建设理念,构建"教学-实训-研发-创业"四位一体功能布局,设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8大专业集群,配备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通过引入"校中厂""厂中校"混合所有制模式,与京东方、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校园规划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绿化覆盖率达45%,采用地源热泵节能系统,实现低碳校园建设目标。

遂	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战略布局

新校区选址于遂宁市"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金节点,距成都、重庆均约150公里。项目东接涪江生态廊道,西连遂宁高新区,南邻交通枢纽中心,北靠观音文化产业园,形成"山水-产业-人文"三维联动格局。

对比维度遂宁新校区原校区全国高职均值
占地面积1200亩380亩650亩
建筑面积45万㎡12.8万㎡28万㎡
生均面积32㎡18㎡24㎡

战略定位上,新校区承担三大核心功能:一是打造成渝经济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基地,年培养规模达1.2万人;二是建设区域技术服务中心,重点突破锂电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关键技术;三是创建国际职教合作平台,已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二、专业架构与产业适配

构建"3+3+N"专业体系,即对接遂宁"锂电、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三大新兴领域,动态调整N个特色专业。目前开设专业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5%,与本地产业链匹配度超90%。

专业群核心企业实训设备值毕业生留遂率
锂电新能源天齐锂业、盛新锂能8600万元78%
智能装备制造江淮汽车、云内动力6200万元72%
电子信息京东方、英创力5800万元69%

创新实施"岗位导向型"课程改革,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127个,开发活页式教材43本,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16个。与遂宁经开区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的人才培养闭环。

三、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新校区构建"云-边-端"三级智慧架构,部署物联网终端3800个,实现教学空间、能源管理、安防系统的全联接。其中,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配置价值2000万元的实验设备,可模拟工业现场场景128个。

智慧系统覆盖范围技术特征应用场景
数字孪生平台全域BIM+IoT融合设备运维预测
AI教学分析教室/实训室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学情诊断
能源管控系统建筑群智能电表+水压传感能耗优化

建设成效显著:网络带宽达10Gbps全覆盖,数据中心存储容量200TB,开发校本MOOC课程243门,线上资源访问量年均增长35%。疫情期间支撑5000+学生同步在线实训,系统可用性达99.9%。

四、产教融合创新机制

形成"四共八互"合作模式:共建专业标准、共组教学团队、共搭实训平台、共评培养质量;师资互聘、课程互换、资源共享、文化互融、技术互促、证书互认、效益互惠、风险共担。目前引入企业工程师217名,联合开发岗位课程包45个。

  • 校企共建"锂电材料产业学院",天齐锂业投入设备价值1.2亿元,设立专项奖学金每年80万元
  • 与京东方合作开发"显示技术工匠班",实施"1.5年在校+1.5年在岗"交替培养
  • 联合遂宁农科院打造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次

近三年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年均增长42%,技术交易到款额突破3000万元,获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12家,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创新链条。

五、绿色生态校园实践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标准,铺设透水铺装12万㎡,建设雨水花园8处、调蓄池4座,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3%。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屋顶太阳能板装机容量2.8MW,年发电量290万度。

生态指标遂宁新校区国家绿色校园标准
绿地率45%
可再生能源占比18%
雨水回用率32%

创新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较传统空调节能40%,配合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年节电260万度。校园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2%,厨余垃圾处理站日处理能力3吨,产出有机肥用于校园绿化养护。

六、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实施"双百人才计划",引进博士45人、正高职称28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7人、产业教授19人。建立"专业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技能大师"混编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比例提升至91%。

师资类型现有人数三年规划培养路径
专业带头人5680国内外访学+企业挂职
企业兼职教师217300技师认证+教学培训
博士学历教师4580校企合作科研项目

建立教师发展"四维评价"体系:教学能力(40%)、科研转化(25%)、社会服务(20%)、技术创新(15%)。配套设立青年教师成长基金,年投入300万元支持教学改革项目。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鉴定工种覆盖遂宁重点产业87%的岗位需求。与市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0名,开发农产品电商课程包42个。

  • 承接遂宁市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计划,三年培训1.8万人次,获评省级职工培训示范基地
  • 技术服务中心年承接检测检验任务1200余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7项
  •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项目83个,带动就业1200人,年产值突破2亿元

文化传承方面,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所,开发蜀绣、竹编等传统工艺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200余批次。体育场馆实现夜间开放,惠及周边居民15万人次/年。

八、国际合作办学探索

与德国、新加坡等国院校共建3个国际合作专业,开发双语课程36门,建立海外实习基地8个。柬埔寨国家职业培训中心项目累计培养技术骨干230名,输出教学标准12项。

合作项目外方院校培养规模认证情况
中德智能制造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年60人AHK认证
现代物流管理新加坡PSB学院年45人WTA认证
酒店管理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年30人CHT认证

开发"中文+职业技能"课程资源包12个,为东盟国家培训职教教师150人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产教融合联盟,吸纳海内外成员单位47家,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活动23场。

遂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现了从传统职业院校向现代化高水平职业大学的关键跨越。其创新实践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政校行企协同机制破解产教融合难题,智慧校园建设重塑教学形态,生态化设计引领绿色校园潮流。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校区将依托区位优势和技术积累,持续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603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62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