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职业中学(广元朝天职中)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职业中学是川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7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能人才”为宗旨,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旅游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教职工16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学校依托广元市“天府粮仓”建设规划,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同时结合朝天区文旅资源,创新开设蜀道文化研学课程,形成“技能+文化”双轮驱动的办学特色。

四	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职业中学

一、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配性分析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川陕甘结合部产业需求,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位一体架构。核心专业包括现代农业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分别对应当地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生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对应产业年招生规模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技术、畜禽养殖核桃、茶叶种植加工120人
先进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90人
现代服务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农产品电商110人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近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但该专业实训设备投入需持续加强。

二、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路径

通过“内培外引”策略构建阶梯式师资体系,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但存在专业带头人年龄断层问题。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培育市级骨干教师8人。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持证情况
文化课教师6841%教师资格证100%
专业课教师7244%职业技能证书82%
实习指导教师2515%高级工证书92%

对比广元市职教平均水平,该校“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出7个百分点,但在智能制造业等新兴领域仍缺乏行业领军人才。

三、实训基地建设成效评估

建成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楼、旅游模拟实训室三大核心基地,设备总值2300万元。其中,现代农业实训基地获省级财政专项支持。

实训类别面积设备价值合作企业
现代农业3200㎡580万元四川米仓山茶业
机械制造2800㎡720万元广元万贯机电
旅游服务1500㎡350万元曾家山景区管委会

相较于毗邻的旺苍县职中,该校实训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4年,但虚拟现实(VR)等数字化实训室建设仍显滞后。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推行“2+1+X”分段式培养:2年基础学习、1年顶岗实习、X证书获取。与京东物流共建“电商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

  • 现代学徒制覆盖6个专业,企业导师每周授课8课时
  • “1+X”证书试点涉及母婴护理、汽车运用等5个领域
  • 近三年技能竞赛获省级奖项17项,市级奖项43项

对比传统培养模式,订单班学生首年离职率下降15%,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仍需完善。

五、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机制

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广元市农业局共建核桃产业学院,与成都铁路局签订轨道交通人才定向培养协议。

合作类型合作单位项目内容年度效益
产业学院广元市农业农村局核桃栽培技术培训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次
订单培养蓝科石化集团化工设备维修人才定制年输送毕业生80人
实训基地曾家山滑雪场旅游服务实训承接实训学生200人/年

相较苍溪县职中,该校产教融合项目数量多40%,但单个项目合作深度有待提升。

六、社会服务能力拓展成效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承接扶贫攻坚“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开发蜀绣、麻柳刺绣等非遗技艺课程,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项目年培训量受益群体创收金额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00人返乡创业者85万元
企业在岗培训800人本地中小企业员工62万元
社区教育服务1000人次城镇居民38万元

与广元市其他职校相比,该校非遗技艺培训特色突出,但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占比偏低。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

建成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考勤、图书借阅数字化。开发农业技术慕课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0万次。

  • 多媒体教室覆盖率100%
  • 数字图书资源3.2TB
  •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2套
  • 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课程占比75%

相较于省级示范校,该校信息化投入强度仅为1/3,且缺乏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撑教学决策。

八、可持续发展瓶颈突破方向

面临生源质量下滑(2023年录取分数线较五年前下降45分)、专业迭代滞后(人工智能等新专业空缺)、财政保障不足(生均拨款低于全省均值20%)三大挑战。建议:

  1.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2. 深化与本科院校“3+4”贯通培养合作
  3.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 开发秦巴山区特色课程资源库强化文化赋能

通过上述路径,可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省级“双优”学校创建目标,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409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3.2408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