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概况介绍(兰州资大专业概览)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概况综合评述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一所以资源环境为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大学,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等重大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行业优势。学校专业体系架构清晰,以工科为主体,资源环境、安全工程、气象、财经商贸、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群协同发展,深度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其专业设置的核心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导向,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背景下,学校的环境工程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慧气象技术等专业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学校与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岗位适应快。三是专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通过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形成了如安全技术与管理、地质与测绘、智能制造等多个专业群,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交叉融合,增强了专业整体的竞争力。四是层次结构完整,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校在保留高质量专科专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本科专业,构建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路径。总体而言,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优势领域的坚守,更展现了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为区域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概况介绍
一、 学校定位与专业设置的总体框架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之中。学校明确以服务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核心定位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征。

在总体框架上,学校构建了以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两大领域为核心支柱,辐射带动气象技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群协调发展的专业生态体系。这一框架确保了学校专业发展的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同时又具备了适度的延展性和适应性,能够灵活响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新需求。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甘肃省以及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禀赋、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产业布局,如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全省十大生态产业,使得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结构的优化与动态调整,建立了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对于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建设;对于与产业发展脱节、就业率持续偏低的专业,则及时进行调整或淘汰。这种动态管理机制保障了专业设置的先进性与生命力,使学校教育资源能够始终投入到最需要、最有效的领域。


二、 特色优势专业群深度剖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若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群上。这些专业群不仅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学校吸引生源、服务社会的主要品牌。

(一)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群

这是学校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专业集群,是立校之本和强校之基。该专业群直面国家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

  • 地质与测绘类专业:包括工程地质勘查、矿产地质勘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这些专业依托西部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复杂的地质条件,培养能够从事资源勘探、地质调查、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技术工作的人才。教学中强调野外实践和现代勘探技术的运用。
  • 环境与气象类专业:涵盖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智慧水利技术、大气科学技术、应用气象技术等。这些专业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聚焦水、气、土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治理与保护,以及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学校的气象类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中独具特色,与气象部门合作紧密。
  • 安全技术与管理类专业:如安全技术与管理、应急救援技术、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等。这些专业针对矿山、化工、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需求,以及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需要,培养掌握安全评价、风险管控、事故救援等技能的专业人才。学校是应急管理部共建院校,在此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专业群

该专业群是学校顺应工业4.0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重点发展的领域。它服务于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对智能化、数字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 智能制造类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这些专业强调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具备智能装备操作、维护、系统集成等能力。学校建有先进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 信息技术类专业: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这些专业不仅为社会培养通用的IT人才,更注重与学校特色专业相结合,例如开发矿山安全监控软件、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体现“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三)财经商贸与现代服务专业群

该专业群服务于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产业链提供后端支撑人才。其特色在于与学校工科背景相结合,培养具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服务人才。

  • 财经类专业:如大数据与会计、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在教授通用财经商贸知识的同时,会引入资源环境行业、安全工程领域的案例,培养学生针对特定行业的财务管理、物流规划、电商运营能力。
  • 旅游与艺术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首饰设计与工艺等。这些专业充分利用甘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培养文旅产业急需的人才。特别是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可与学校的矿产地质背景结合,形成从资源到产品的特色培养路径。

三、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单位,学校的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是其专业体系现代化升级的关键。这些专业并非专科专业的简单延长,而是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毕业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符合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重新设计。

职业本科专业通常设置在技术领域含量高、产业链长、对理论知识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要求更高的领域。
例如,学校的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技术、安全工程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职业本科专业,其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够胜任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工程管理、技术革新等更复杂岗位的“工程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上,本科专业在夯实技术技能基础的同时,显著加强了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原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教学深度和广度。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求熟练的操作,更强调系统设计、故障诊断、方案优化等综合能力培养。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求紧密结合真实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体现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为职业本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 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设置的活力与效果,最终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来检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为专业建设的生命线,构建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了多个产业学院、工程技术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
例如,与矿业集团共建“矿山智能开采产业学院”,与环保企业共建“环境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应急管理部门共建“应急救援实训基地”等。这些平台不仅是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更是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的实体。

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认知实习-课程实训-专项技能训练-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层层递进的体系。学校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典型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于此同时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五、 专业发展的未来展望面向未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将继续坚持服务导向、特色发展、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

专业布局将更加紧密地对接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甘肃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加强在新能源(如氢能技术、储能技术)、低碳环保(如碳汇计量与评估、循环经济技术)、人工智能(AI+安全、AI+环境)、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专业布点或专业方向拓展,保持专业设置的先进性与前瞻性。

将持续深化专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所有传统优势专业深度融合,改造升级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适应智慧矿山、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等新业态的数字化人才。

将进一步完善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学分互认、师资共享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系统性的专业设置与持续优化,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正稳步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迈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063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1285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