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陈亦彬(内江卫健院陈亦彬)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陈亦彬(内江卫健院陈亦彬)

关于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陈亦彬的综合评述:

内	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陈亦彬

陈亦彬作为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的核心管理者之一,其职业历程与学院发展深度绑定。自参与学院筹建以来,他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培养等领域展现出系统性规划能力。通过推进"医教协同"改革,主导构建了"理论+实训+临床"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使学院在省级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奖率提升40%。其提出的"健康服务链"专业群布局,精准对接区域医疗行业需求,推动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2%。在科研层面,牵头建立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累计孵化省级课题12项,其中"川南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已形成产学研转化案例。管理风格上注重资源整合,通过校政企三方联动,促成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教学医院,实现教学资源与临床实践的无缝衔接。

一、教育背景与专业积淀

陈亦彬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拥有医学学士学位与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双重学术背景。其知识体系覆盖基础医学、检验技术及高等教育管理三大领域,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其推动专业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学历阶段专业方向核心成果
本科医学检验发表2篇SCI论文
硕士教育管理完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课题
博士进修公共卫生管理参与制定3项省级教学标准

二、管理理念与实践创新

推行"质量立院、特色兴院"战略,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特别在专业群建设方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按"大健康产业链"重组专业结构。

改革领域传统模式创新举措实施效果
课程体系学科分割教学岗位导向模块化课程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60%
实训基地单一实验室仿真医院+社区健康中心实践教学占比提升至45%
评价机制理论考核为主多维度能力评估技能考核优秀率提高28%

三、教学改革推进成效

主导开发的"智慧康养虚拟仿真系统"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系统整合AR技术与临床案例库,实现老年护理等6个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改造。

年度重点教改项目成果表现
2020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库
20211+X证书试点通过母婴护理等5项认证
2022现场救护实训中心获评省级科普基地

四、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

近五年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川南地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被纳入《四川省基层卫生发展规划》。建立"校-院-企"三方联合实验室,推动3项专利技术转化。

  • 纵向课题:省部级6项,市厅级12项
  • 横向合作:与药企签订研发协议金额超800万元
  • 成果转化:2项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五、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牵头组建"川南健康管理联盟",吸纳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成员单位47家。疫情期间组织师生参与社区核酸检测,累计服务超15万人次。

服务项目参与主体社会效益
健康扶贫师生团队覆盖贫困村23个,培训村医300人次
应急救护红十字会合作开展公益培训68场,受益5000余人
技术帮扶三级医院协作输出诊疗规范12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与德国Fulda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护理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引入双元制教学模式。牵头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护人员培训课程包,已为老挝、柬埔寨培养专业人才120名。

  • 国际合作院校:5所(含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
  • 交换生项目:年均选派30名学生赴外研修
  • 国际认证:护理专业通过德国ISG认证

七、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教师临床实践轮岗制度。引进医学博士12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2人,组建"医教协同创新团队"获省厅立项。

培养计划实施方式成效指标
临床顶岗三甲医院轮训教师执业资格持有率达92%
科研孵化校企联合攻关年均纵向经费增长35%
国际化培养海外研修项目双语教学课程增加至18门

八、未来发展战略布局

提出"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发展路径,规划建设智慧医疗实训中心与康养产业研究院。启动"现场救护+"社会服务体系,拟在全市布设50个应急救护点。

  • 数字化转型:开发虚拟解剖教学系统
  • 专业拓展:增设智能医疗设备技术专业
  • 产教融合:与医药园区共建检验检测中心

通过多维度的改革实践,陈亦彬推动学院形成"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模式。其管理策略既注重教育规律又契合行业需求,在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速度、国际化合作深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巩固区域性卫生健康人才培养高地的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